五饼二鱼

路加福音 — 第 31课

路加福音 10章25-42节

路加福音 10


好撒玛利亚人

25.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26.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27.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28.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29.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30.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31.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

32.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33.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34.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

35.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36.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37.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马大和马利亚

38.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

39.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

40.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41.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

42.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问题

暖身问题:

家里有养过宠物吗? 分享一些与宠物相处中的感受。


路10: 25-37

 ● 你如何理解主耶稣的回答?

 ● 这对你有什么影响?

● 故事中的祭司,利未人和撒玛利亚人对受伤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不同中你看到了什么?


路10: 38-42

● 马大因为什么发脾气,她的问题在哪里?

● 主耶稣如何提醒马大?这样的提醒帮助你如何看待 “侍奉”?

● 请分享在你的侍奉中有遇到过与你的个性很不同的同工吗?你是否能与他/她在主里合一?


应用


 “ 爱邻舍如同爱自己 ” 绝对不能纸上谈兵,唯有将爱行出来,就是主动地怜悯在困难里的人,并施以援手,这才是已经拥有永生之人应做的。 信徒主动怜悯人,就是成为别人的 “ 邻舍 ”,让永生(天国)不再是生硬的道理,而是活生生的生命,这样,传福音必定无阻隔。(良友圣经学院)

事奉似乎比相交容易。约书亚在与亚 玛力人交战时永不疲乏,但是摩西在山顶上祷告时,需要二位元助手来扶持他的双手。灵里的操练增加时,我们会很容易疲倦。结出最美好的果子是最困难的;培养天国中最大的恩赐也是最困难的。我们虽然没有忽略那本身是美好的永恒事业,也应当欣赏与耶稣有活泼、单独的相交。我们绝不能忽视坐在救主的脚前,但也不是让此成为不服事祂的借口。为我们灵命的健康、为祂的荣耀、为我们自己能被使用,首要之务就是让我们与主耶稣保持不断的相交。我们必须让自己信心中必要的灵性超越世界上一切的事物。(司布真)

注释

路加福音10: 25-42

25.有一个律法师起来:福音书中的 “ 律法师 ” 指的是献身于研究上帝律法的人。

我该作什么:这句话的希腊文直译是,“只有做了什么,我才能承受永生呢?” 我们应当注意,我们主碰到这个问题有三次。一次是一位财主、年轻的官长问的,这件事在前三卷福音书中都提到过。一次是在我们主地上的事工就要结束时,一个人问道,“最大的诫命是什么?”(太22:36)第三个例子就是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例子,这件事只有圣路加记载。很有可能,这样的问题在犹太人中间常常会引起人们的讨论和争议。

26.你念的是怎样呢:下面这段引自罗马天主教作家昆斯内尔作品中的话,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虽然他就是真理本身,并能赐给人灵魂以神圣的命令,但耶稣基督仍亲自指引我们要参照上帝的律法。我们若舍此而去寻求其他的光照和道路,就是徒然的了。因为是上帝的圣灵吩咐了律法,并以它来作为我们的生活准则,所以,不去研究它,或者偏爱人的想法超过它,都是在伤害主耶稣。将来在上帝的审判台前,基督徒被问的第一个问题乃是这样的:‘ 律法上写的是什么呢?你在福音书中念的是怎样呢?你用它们做了什么呢?’ 若人尽管有充分的才能和机会去行,却没有读过这诫命,那时他又能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27.你要爱主你的上帝:这似乎是犹太人所熟悉的一种仪文,或信仰告白。

维特灵格(Vitringa)评论说,“这位律法师做出的回答,你要爱主你的上帝等,乃是各会堂每天宣读的内容。”

多德里奇说,“ 在早祷和晚祷中,这段经文仍是犹太人的会堂聚集时宣读的内容,并以其中的第一个字示玛(Shemah)命名为 ‘示玛祷文’ 。只是他们省略了其中一句——你要爱邻人如己。”

28.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这些话必然是指,假如一个人真正达到了这位律法师引用的话中规定的标准,那他就得称为义人了。但是,没有人做到过或者说能如此生活。因此,所有人都需要另一种义,就是基督的义。从这卷福音书的整个基调来看,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主就是要引导这位律法师的良心逐渐认识到这一真理。

29.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这个被翻译为 “要” 的词,译为 “想”(desiring)是否更好,这点或许值得怀疑。这个词在《路加福音》以下经文如 5:39,8:20,10:24,20:46,23:8,以及新约中其他地方,就是如此翻译的。

这种表达显明了这位律法师的真实品格。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矜矜自夸的人,以为自己靠行为配得他所询问的永生。

谁是我的邻舍呢:这位律法师无疑希望我们主会按照当时犹太民族那种狭隘的偏见来回答,即只有犹太人才是他的邻居。从塔西佗(Tacitus)和尤维纳利乌的著作中引用的两段著名引文都能证明,即使是生活在信奉异教的罗马人中,犹太人对凡不属于自己民族的人所抱有的苦毒和恶待也是臭名昭著的。

犹太人对其他民族的这种情感,乃是世人随时会扭曲和滥用上帝律法的一个著名实例。摩西律法中有关民族交流及与外邦人通婚的规定,无疑是为了犹太人的益处,让他们在地上的列国中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但是,它从未赞同无情和缺少爱心。

30.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这两地之间的路穿过一片荒芜和多岩的地区,以强盗出没而臭名昭著。论到这段记载,哲罗姆说,这条路被称为 “ 血路 ” 。令人惊奇的是,伯纳博士最近刚到过巴勒斯坦旅行,他提到说,即使是现在,对独自旅行的人来说,这仍是一条危险的路。在他的旅伴中,有一位女士就险些 “ 落在强盗的手中 ” 。

31.偶然:这个词的希腊文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这一次。它的字面意思是 “巧合,碰巧发生的事”  。

有一个祭司:提到祭司和利未人走在这条路上,有其恰当的理由。耶利哥是一座特别分配给祭司和利未人居住的城市。根据莱特福特的观点,有不少于一万二千名祭司和利未人住在那里。耶路撒冷则是圣殿的所在地,祭司和利未人要每月轮值。故此这段经文提到祭司和利未人走在这条路上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就从那边过去了:帕克赫斯特提出,祭司担心一旦接触到死尸,从律法的角度讲就会沾染了污秽,这正是过度重视礼仪洁净的一个假冒为善的实例,正如《马太福音》27:6,《约翰福音》18:28中所记录的情形一样。

32.来到这地方,看见他:应当指出的是,这个利未人的行为比那位祭司还要可恶。他不仅 “看见” 了这个受伤的人,而且似乎还 “来” 到他身边,然后又从旁边走过去了。

33.来到那里:人们或许会怀疑,这里这个希腊文单词是否可以直译为 “来到他身边” 。

34.用油倒在:司各根著作中的一段注释对理解这一表述有所启发。他说:“有人或许会问,这位旅行者在路上从哪里弄来油和酒呢?在我看来,在炎热的东方国家旅行的人,随身携带一点膏油是有用的。他们可能会用它涂抹一下因为持续酷热而疲倦的四肢,让其振作起来。从雅各的事例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例证。他即便睡在伯特利的荒郊野地,只带了一根杖独自出行时,也仍然随身带着膏油。他用这油浇在石头上面,而且这油是他倒出来荣耀上帝的(创28:18)。”

35.二钱银子:应当注意的是,这笔钱款的数额在当时远比今天读者乍看起来的要大,因为当时金钱的价值与现在的价值迥然不同。根据《马太福音》20:2,“一钱银子 ” 是当时一天合理的工资。

36.你想:这句希腊文字面的意思是,“ 对你来说,已经 ”。

在结束这一比喻前,有些重要问题需要考虑: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是否是一个象征呢?它的用意是要教导我们主耶稣基督对人的怜悯吗?这位好撒玛利亚人的行为,是我们主耶稣基督伟大救赎工作的预表吗?对这些问题,应当给予正确的理解。这些问题并不在乎是否被人接纳,以及是否适合人,以便能说明基督代表罪人所成就的工作。相反,这里的问题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讲述这一比喻是否一语双关,希望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解释它呢?”

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解经家都会立刻做出肯定的回答。在他们看来,这位旅行者代表人性;落在强盗手中,代表亚当的堕落;剥光了衣服躺在地上,被打得半死,乃是人类的状况;祭司和利未人没有来帮助,乃是说礼仪和形式不能救人脱离悲惨的状态;这位好撒玛利亚人就是耶稣基督;油和酒乃是基督的宝血和圣灵;客店就是教会;店主就是传道人;这两钱银子则是两个圣礼;应许将再来偿还超出的花费,乃是主的第二次降临。

这种解释,说法可能有细微的差别,却是古今许多解经家从这个比喻中抽取出来的。艾尔福先生甚至把那些无法接受这种观点的人称为“肤浅的批评家”。不可否认的是,自古以来这种解释赢得了无数赞誉。对许多人来说,这种解释之所以非常高明,只是因为它并不自然。但是,我们仍必须要问: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真的要把这种意思加在这一比喻上吗?我个人坚决确信,他没有这样做;而且,强加在这个比喻上的意思不过是一种人为的捏造而已。

我不主张对这一比喻作出寓意性解释的理由有三:

  1我既没有在这段经文中,也没有在上下文中看到任何内容,让我猜想我们主的意思不是只要传达一条简单的教训,就是何为爱我们邻舍的真正本质。

  2我从这个比喻本身看到了很多东西。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有关人类救赎的比喻。正是用一种最粗暴和毫无根据的方式对其进行歪曲和牵强附会,以寓意方式来解释这个比喻,带来了种种明显的荒谬。设想一下,把这位外出旅行的人看成是人性的代表,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蹩脚的比喻而已。这样一来,这位旅行者变成了一个怜悯的对象,仅仅是被打得半死而已。然而人绝不仅仅是可怜而已,他应当被定罪,而且是死在罪中的。但是,那没有给人提供援助的祭司和利未人又是谁呢?他们自身就成了人类本性的一部分!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有人就猜想,这位外出旅行的人是指外邦人,而祭司和利未人没有来帮助他,是表明摩西的律法有所欠缺。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把客店和店主说成是教会和牧者?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外邦人被交给了外邦人来照管,然而在基督呼召并作成教会之前,根本没有外邦教会。这一切对某些有思想的人来说,似乎都需要进行解释。对我自己来说,这似乎会带来无可避免的混乱。

  3我认为,它是一种最危险的解经方式,把这一比喻中所有的话都扭曲了,并以之作为一种合法的解释。虽然我主张圣经中的真理十分深邃,这一点非常独特。但是,我也认为,圣经中的圣言是为了表达一种明确的意义,我们首要的目的应该是发现其中的意义,并严格坚持这一意义。我相信,作为一条普遍原则,圣经中的语言应当像其他语言一样,指向一种简单明确的意义。若认为其中的话之所以有什么意义,仅仅是因为可以对它们进行曲解来指向某种意义,这纯粹是对圣经的亵渎,也是最危险的解经方式。如果有人想了解这种解经方式带来了何种荒谬的情形,那他只需阅读一下教父们的著作就可以了。或许,除了克里索斯托以外,几乎没有哪位教父在这一点上教导纯正,令人满意。

我很清楚,在“好撒玛利亚人”这一比喻上,坚持我竭力为之辩护的观点,就是在坚持少数解经者的观点。但是,我所同意的那些人并非都是“肤浅的”,其中有五人足以说明这一点:高尔特、巴克斯特、司科特、普尔、亚当•克拉克。即使是斯泰拉这位西班牙天主教解经家也否认这种寓意式解经,马多纳图显然也不愿支持这种观点。

虽然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这个问题就可能永远无法解决,但我认为,完全、坦白地为我所相信的真理作见证乃是合宜的。

38.他们走路的时候:这里记载的事发生于我们主在世传道的什么时期,以及它与前一段经文的联系如何,我们并不清楚。施蒂尔猜测说,记载这个故事的一个目的是向门徒提出一条有益的告诫,即不要把积极服侍的爱心行动——像那位好撒玛利亚人所做的——当成侍奉基督的唯一途径;相反,静坐在基督脚前听道,若在其恰当的时候,与扶危济困一样,都是正当的。他说:“难道这段话中最根本的思想不是指向忙碌的马大,告诫人们要当心那种无法安静下来的忙乱倾向吗?虽然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主的命令是‘行动’,但是,现在他所说的是‘休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不要忘了听道。’”

就所有观点而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谈到的马大和马利亚,与我们在《约翰福音》11章中读到的是同一对姐妹。

40.伺候的事多:这个短语的希腊文字面意思是 “让人分心,心烦意乱” 。

就进前来:被译成 “进前来” 的词,字面意思是突然来了。参见《路加福音》21:34,24:4所示。

41.思虑烦扰:这个词的希腊文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个地方。它的字面意思是 “处在波动中,受到搅扰” 。

我们必须牢记,我们主的意思不是说,马大所做的事是错误的,但就当时而论,马利亚所做的比马大所做的更好。

42.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不少解经家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一盘食物是必不可少的 ” 。他们认为我们主指的仅仅是马大为了招待他正在准备许多饭菜。

我丝毫也不能接受这种观点。虽然她无疑是忙于家务,但没有证据表明,马大正在准备一次盛大宴会。我们主所说的话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有一件事,就是救恩才是必不可少的。”这才是他的意思,这一点可以从他随后对马利亚所说的话中得到充分的证明。如果 “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的意思,指的仅仅是 “一道菜” 的话,那我们同样也可以说,马利亚选择的那“上好的福分”,乃是说她为自己选择了宴席中上好的部分!

上好的福分:这句话是一种一般性表述,其用意是要人们对照马大和马利亚的行为。马利亚是在选择灵魂的益处,是在寻求更多的恩典,是在寻求与上帝并他所设立的基督有越来越亲密的相交。这就是她所喜悦的、胜过其他一切事物的福分。为了得到它,她愿意暂时放下所有属世的挂念。凡寻求这一上好福分的人,绝不会失望。他们的财宝绝不会被人夺去。

在结束对这段经文的思想时,我们应该慎重,不可轻看马大所蒙的恩典,或是像某些人偶尔所说的那样,误以为她根本没有蒙恩。这乃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在那受磨难的日子,马大所蒙的恩惠便清晰地显明出来。在所有四福音书中,就对我们主职分的认信而言,几乎没有哪一处能与马大在《约翰福音》11章中所做的认信相比。

罗马天主教的作者喜欢引用整段经文,来支持修道院的生活,并暗示说修士和修女就像马利亚一样,而从事世俗职业的人则像马大一样。不幸的是,他们的类比是完全错误的。若所有修士和修女都成了“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讲道”的人,那么他们的言谈举止就会有相应的表现。不幸的是,事实早已证明,修道院正是最难找到马利亚继承人的地方。布塞在他的福音书注释中,对这一点有精彩的描述。

延展阅读/Notes

路10: 25-42

有许多人,包括基督徒与非基督徒,视好撒玛利亚人为爱邻舍的最高典范。基督的子民尤其重视,因为这是主对第二大诫命的阐释。原来,第一大诫命是爱他们的主,其次,就是爱他们的同胞;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就是描述同胞之爱。这位撒玛利亚人看见别人的需要,能够摒弃成见和环境因素,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力帮助别人。就某方面而言,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但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要从原先律法师提出的问题来看。他问的不是生活方式,而是得永生的方式——「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十25)——这两者的区别极其重要。


耶稣回答的方式是「因材施教」。提问题的人是犹太律法专家,所以耶稣用此人熟悉的术语来回答他——「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十26)律法师问他该「做」什么,才能承受永生;因此,耶稣答道,首先,他必须遵照最大的两条诫命去做,其次,他必须效法撒玛利亚人去做(十28、37)。他想知道怎样可以得永生,所以耶稣回答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十28)。


但关于永生,圣经一再强调「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 理论上固然是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 问题是,从没有人能将律法完全行出来。如果那位律法师认为,行律法就可以得永生,他得看清律法的标准有多高。


这就是撒玛利亚人故事的讽刺所在。我们已习惯,将那位受害者和救他的人视为「邻居」,却忘记这故事大有玄机。耶稣故意安排的两个角色,分别代表两个群体,听者都清楚,他们不是好邻居,而是死对头。想像撒玛利亚人帮助犹太人,在他们看来,比登天还难。但耶稣说,爱邻舍就要做到这地步。「爱尔兰共和军落入土匪手中,而北爱尔兰新教徒前来搭救;殖民地白人遭抢匪,倡导自由的黑人斗士对他伸出援手;这就是神的律法对你们的要求。」


不过,有一点律法师倒是说对了。永生是承受的,要承受产业,你得先成为继承人。你「做」得再多,也不能使你成为继承人。守律法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得永生的道路。只有靠着神的恩典,在我们成为合格的人时——借着重生,成为祂的子民——我们才能开始做正确的事情。


耶稣的道路是献身和摆上的道路,不论是跟随他,或是做他的先锋。但就献身而言,耶稣的道路不是孜孜矻矻的宗教、不是狂热的服事,也不是不停的做善事。献身不是指成就,而是委身;不是活动,而是态度;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本段最后一个事件,将这道理做了总结(十38~42)。在「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和其朋友经过马大和马利亚的村庄,受邀至两姊妹家。接着发生的事,将上述的要点具体化了。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这是耶稣的道路。但是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这不是耶稣的道路。


耶稣对马大说:「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且不论其意思究竟为何,它一方面表达了耶稣对马大温和的责备:她没有抓住事情的优先顺序;但另方面,耶稣也承认,实际的服事是需要的,是合主心意的。但是马利亚把握了重点。「耶稣的道路」是指和耶稣在一起,向他学习,并认识祂。我们在前面(九51~56)已看到,这「道路」也指要准备好伴随耶稣,甚至和他一起前往「耶路撒冷」,上十字架,将自己的老我钉死。所有追求属灵成就的努力也要死去——不再以为永生是赚得的,不再以为神会喜悦我们的功德。耶稣要我们跟从他,意思并非要我们凭自己的力量,搞许多宗教活动;他只要我们将自己完全交托在他手中,让他在我们里面工作,使我们立志行事都为成就他的美意。 (威尔克(Micheal wilcock)

参考资料:● 圣经信息系列- 路加福音(世界的救主)     作者:威尔克(Micheal wilcock)●《路加福音》-释经黙想  作者:J.C.莱尔●《静夜亮光》-司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