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
28.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
29.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
30.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
3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32.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
33.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
34.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
35.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
36.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
在这几节经文中,主耶稣基督的教训专注于一个伟大的主题。这一主题就是基督徒的爱心和善行。善行,是福音伟大的特色;善行,是联络全德的。人若没有善行,在上帝眼中就算不得什么,善行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阐释和大力的强调。人若仔细研究并勤勉遵守这段经文中主的诫命,基督的教会就有福了!
主耶稣对听道的人提出了要爱哪些人呢?(6章27-28节)要如何回应凌辱、伤害,甚至剥夺我们财产的人呢?
耶稣为什么教导我们要爱仇敌,并要祝福那些诅咒、伤害我们,甚至剥夺我们财产的人?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像主教导的那样呢?(6章27-36节)
如何理解“你们愿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耶稣对信徒要求在行为上与罪人(未效忠神的人)区分开,具体有哪些要求/区别呢?(6章32-36节)
你对经文中提到的“赏赐”有哪些了解?(6章35-36节)
这段经文中主耶稣的教导对我们的生命有哪些影响?
凌辱你们的
这个词的希腊文只在新约中其他两个地方出现过。一处是《马太福音》5:44,译法和这里一样。另一处是《彼得前书》3:16,意思是“错误指责”。
这里所褒扬的行为,在我们主为那些把他钉十字架的人祷告,以及司提反为那些用石头打死他的人祷告中,得到了美好的体现(路23:34;徒7:60)。
“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
脸 (siagon) 其实是指下颌或下颌骨,由此可见,这一巴掌来势汹汹,其目的不但是为了羞辱人,而且是要令人受伤。然而,基督说,信徒不应还手,不要报复……即使受到侮辱。即使身体受威胁或伤害。
当信徒为福音的缘故、为基督作见证而受苦,他应效法主怎样回应凌虐。信徒要以柔和谦卑的态度发挥他们的道德勇气,相信神会感动那些逼迫他们的人(参注释 ─ 太5:38-39供深入讨论)。
当耶稣说打你的右脸时,文化上理解为一种深深的侮辱,而不是真正的身体上的攻击。耶稣并不是说,如果有人用棒球棒击中我们头部右侧,我们应该再让他们击中左侧。“如果一个惯用右手的人打了某人的右脸,可能是手背打了一巴掌,可能比手掌打耳光更无礼。”(卡尔森,Carson)
主耶稣被人打耳光时祂的回应是:耶稣说了这些话,旁边站着的一个警卫打了他一耳光,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吗?”耶稣回答他:“假如我说的不对,你指证不对的地方;假如我说的对,你为什么打我呢?”(约 18:22-23 ) 差役蓄意要羞辱耶稣。可是耶稣再度拒绝屈服于淫威,就质问官员的这举动。耶稣在此并没侮辱大祭司,而是质问官员打祂,以及祂被审讯而不是证人被审问的合法性——在当时的「法庭」中,似乎没有证人,耶稣要求他们对这些伤害祂的举动作个解释。
“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
我必须认识到神会看顾我们,才能活出这种牺牲性的爱。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把里衣给别人,神必会给我们更多的里衣。
i. 对这种牺牲的唯一限制,是爱本身所施加的限制。如果我们的爱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要操纵别人,那就不是爱。给予或不抵抗并非总是爱。
ii. 我们可以说保罗重申了耶稣的这个思想:“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