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约翰的门徒把这些事都告诉约翰。
19.他便叫了两个门徒来,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20.那两个人来到耶稣那里,说:「施洗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21.正当那时候,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受灾患的,被恶鬼附着的,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
22.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23.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24.约翰所差来的人既走了,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
25.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那穿华丽衣服、宴乐度日的人是在王宫里。
26.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27.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
28.我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然而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29.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神为义;
30.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
31.主又说:「这样,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的人呢?他们好像什么呢?
32.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啼哭。
33.施洗的约翰来,不吃饼,不喝酒,你们说他是被鬼附着的。
34.人子来,也吃也喝,你们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35.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
以下问题提供的答案是一种可能的回答和看法,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旨在帮助组员理解经文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答案,或者探索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施洗约翰的徒去主那里问了什么问题?施洗约翰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思考“疑惑”与“不信”的区别是什么?
施洗约翰当时是希律王手中的一个囚犯。“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作的事。”(太11:2)
那两个人来到耶稣那里,说:“施洗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路 7:20 )
施洗约翰出生之前,上帝就已命定了他去为耶稣在世的事工预备道路。约翰大胆地传讲为罪悔改以得赦免的洗礼。但是现在这位信心英雄被下在监里,与当时发生的事情隔绝,并满心困惑。约翰曾不懈而无畏地大声宣告真理,呼吁人悔改,然而,许多人依日生活在不义中。他所听见有关耶稣事工的报道,与他所想象的弥赛亚不一致。耶稣面对攻击时,甚至不为自己辦护。事情并没有像约翰预期那样发展,他就怀疑自己是否误解了上帝对他说的话。难道耶稣只不过是一位了不起的先知和好人?犹太人期望弥赛亚会兴起,以世上君王的身份继承大卫的王位,并在耶路撒冷掌权。他们并没有透彻地明白旧约圣经中这方面的预言:上帝计划会有一个受苦的弥类亚方世人赎罪。那时候有些教师甚至臆测世间将有两位弥赛亚一—一位要受苦,另一位要得胜。约翰和当时的大多数人都不曾期待弥赛亚会降临两次。今天,研习圣经的人看旧约圣经的预言,都是鉴手耶稣过去第一次降临,和祂将会第二次降临的应许来研读。身在监牢的施洗约翰以信靠上帝的心叫他的门徒直接去见耶稣,向祂表达自己心中真诚的困惑:“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甚至这位伟大的先知和基督的先锋都被疑惑所困扰。Bible Study Fellowship
伟大的属灵领袖也有疑惑和彷徨的时期,这点并不罕见。摩西有想放弃的时候(民11:10-15),以利亚(王上19)和耶利米(耶20:7-9、14-18)也有这样的经历,保罗也深知绝望的滋味(林后1:8-9)。
疑惑与不信不一样。疑惑是心灵的问题:我们不理解神正在做的事,不明白他为何这么做。不信却是意志的问题:我们拒绝相信神的话,拒绝遵行他的吩咐。“怀疑/疑惑并非总是一个人犯错的标记”,章伯斯说,“它可能表明他在思考”。在约翰的处境中,他的疑问不是生发于故意不信,而是源于身体和情绪压力滋生的怀疑。威尔斯比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 神离弃了。(来 3:12 )
一个人可能真正相信神,但偶尔会受到怀疑的困扰。有一种怀疑是想要神的应许,但当时信心软弱。不信与信心软弱不同,不信与信心是对立的。
“很多人常常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口吻谈论不信主耶稣基督的大罪,好像它根本不是罪一样;按照我的理解,事实上,根据圣经的整体意思,不信就是把神当作是说谎的,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糟糕的呢?”
“听着,不信的人哪,你说‘我信不了’;你若说‘我不会信’,那还更诚实一些。问题就出在这里。你的不信是你的错,而不是你的不幸。它既是一种病,也是一种罪:它是你痛苦的可怕根源,但也理应如此,因为它是对真理之神的恶劣冒犯。”(司布真)
耶稣如何回答施洗约翰的门徒?为什么说「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路加福音7章22-23节)
耶稣回答他们:“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告诉约翰:就是盲人看见,瘸子行走,麻风病人得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听到福音。凡不因我跌倒的有福了!”(路 7:22-23 )
救主处理问题的艺术是多么美妙!他没有简单地说:「我就是。」就算他这么说,那也是事实。但耶稣引导他们留心他所做的工作,因为这些本身就是证据。这样,当他们去回复差他们来的人时,就有了对耶稣的信心,而且这信心建立在牢固的根基上面;同时,他们还得到了知识上的装备,知道耶稣究竟做了些什么。他说:「你们去吧,把你们看见和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又说:「因为你们已经确实听见,我伸手去摸死人,用全能的话语叫他起来,他就复活了。你们站在一旁也确实看到,古时的圣先知们所说的事已经成就了,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蒙福的众先知早已宣告了这一切事,到了时候,我的手就要成就这些事。众先知很久之前预言了这些事,我已经使它们成就了,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人。回去把你们亲眼所见的告诉约翰,这些事都是历世历代蒙福的众先知所预言的,如今借着我的权柄和能力成就了。」亚历山太的区利罗
耶稣要约翰明白,他不但要听见祂自称的身份(弥赛亚),而且要看见祂所作的事,从祂为百姓所作的事,来判断祂是谁。耶稣不但宣称自己是弥赛亚,而且用事实来证明。祂以神的能力服事百姓,借此证明祂的身份。祂特别显明了两个荣耀的真理。
a. 祂显明神确实存在,神是至高无上的主。祂操控大自然,且有能力以神迹奇事医治病人,推翻大自然的定律。
b. 祂显明神对世人眷爱有加,恩上加恩。祂已经预备拯救世人的方法,让他们得到永远的自由。圣经大纲与讲义
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使人跌倒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蒙羞。”(罗 9:33 )为什么会有人被绊倒呢?因为十字架摧毁人的自义。如果可以靠着遵守律法而得到在神面前义的身分,那十字架就成了多余的了。如果可以自救,基督何必为我们死呢?既然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便证明了我们无法自救。但要我们羞愧地承认无法自救则冒犯自尊,这让人难以接受。所以面对十字架,我们不但不谦卑,反而绊倒了。
神将这块石头放在每个人面前,每个人都必须决定如何看待它。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就是用力踢石头,然后自己跌个半死。第二就是信靠神,以祂为基石,在其上建立我们的人生。约翰.斯托德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犹太人确实跌倒了,因为他们要么不明白那极深的奥秘,要么压根儿就不寻求明白。圣经是上帝所启示的,它的各个部分都已经预先宣告,上帝的道要降卑虚己,来到世上。这显然是指着他变成我们的样式,使天下万有因信称义的时候说的。虽然圣经预言了所有这些事,但犹太人还是被他绊倒,跌在绊脚的磐石上,摔得粉碎。耶稣行了那么多奇妙的神迹,使他身上带着无法形容的尊贵和超然的荣耀;尽管犹太人明明亲眼看见这一切,但他们还是用石头打他,又对他说:「你是个人,为什么把自己当作上帝?」耶稣回答了犹太人的这些质问,责备他们的心智是如此昏昧,他说:「我如果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我如果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我行的这些事。」人如果不被基督绊倒,也就是说,人如果相信基督,就有福了。亚历山太的区利罗
耶稣以一个应许及温和的劝诫来安慰祂疲惫的仆人。“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在这个世上,跟随耶稣并不容易。全心全意信靠耶稣—-尽管当时面对着疑惑并处身于困境——就真正有福了。旧时代与新时代有天壤之别,以至比起完全认识基督的信徒所享有的益处及位份,旧时代最伟大的信徒都望尘莫及。Bible Study Fellowship
施洗约翰差遣门徒去问耶稣的行为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对你有什么影响?
施洗约翰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对他的门徒所展现出的前瞻性的智慧。他打发其中几位门徒去见耶稣,询问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他无疑清楚,他们会得到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约翰是对的。他们确实得到了一个用行动作出的回答,还有言语上的回答。这个答案可能比他们从自己师傅口中听到的任何论述产生的影响还要深刻。
约翰差门徒到耶稣那里去,不是为了询问耶稣,而是希望主向这些门徒证实,约翰先前向他们传讲的事是真的。约翰引导门徒的心转向主。……他这样差门徒出去,好让他们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借此坚固他们对耶稣的信心。叙利亚人以法莲《论他提安的四福音协调本》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想象出,施洗约翰一定感觉到了自己的门徒对未来的焦虑。他知道,他们在信心上的无知和软弱。他知道,他们带着嫉妒和羡慕之情来看待耶稣的门徒是多么自然。他知道,那种狭隘的分党结派之心很可能会潜入其中,并使他们在自己的老师死去之后对基督保持冷漠。针对这种不愉快的事情,他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地做好了安排。他打发其中一些门徒去见耶稣,好叫他们能亲眼看见耶稣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不会对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认真地为他们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证明我们主诚然就是那位弥赛亚。正如他神圣的主爱自己的门徒一样,他也照样爱自己的门徒到底。现在,既然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必定会很快离开他们,他就竭力要将他们托付给最好的老师。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要让他们认识基督。
我们应该努力效法施洗约翰的榜样,当我们死去的时候,应当为那些留在我们身后的人将来的属灵福利作好预备。我们应该常常提醒他们,我们不能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在我们要被从他们身边取走,把他们独自留在世界上之前,我们应该常常敦促他们要当心那条大路(太7:13)。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做好安排,让凡以各种方式寻求我们帮助的人都得以认识基督。凡蒙福的传道人和家长乃是这样:他们的良知在他们临终时可以见证,他们已经告诉自己的听众和自己的儿女来到耶稣的面前,并要跟随他!J.C莱尔
主耶稣基督如何看待施洗约翰的服侍?(路加福音7章24-28节)这对你有什么影响?
主耶稣温柔地关心自己忠心仆人的品格。施洗约翰的门徒刚一离开,主耶稣就开始为他的声誉辩护。他看到自己周围的人可能会轻视约翰,部分原因是约翰的入狱,部分原因则是他的门徒所提出的问题。主耶稣用热情有力的话语替这位不在场的朋友辩护。他要求自己的听众丢掉他们头脑中对这位圣徒所抱有的那些怀疑和疑惑。他告诉他们,约翰绝不是摇摆不定的人,像风中摇摆的芦苇。他告诉他们,约翰绝不是献媚的臣子,留恋国王的宫殿,尽管他后期的处境让他与希律王有一定的联系。他宣称,约翰“比先知”更大,因为他本身就是先知预言的主题。J.C莱尔
我们怎么看自己,别人怎么看我们,这些远不如神怎么看我们重要。耶稣称赞施洗约翰不是妥协者,如同风中飘摇的芦苇(注意弗4:14);他也不是一个受吹捧的名人,喜欢结交大人物,以积攒财富为乐。不论人怎么对他,约翰不摇摆也不软弱。约翰不仅是先知,而且他的服待早就被先知预言过(见赛40:3和玛3)作为旧约时代最后一位先知,约翰有特权成为神的使者,将弥赛亚介绍给以色列人。
神国里最小的人怎么会比约翰大呢?那是在地位上,而不是在品格或服待上。约翰是王的先行官,宣告神国的来临;今天的信徒是神国的儿女、王的朋友(约15:15)。无论在以列历史上,还是在神的救赎计划中,约翰的事工都是个转折点(路16:16)。威尔斯比
主耶稣基督如何比喻这个时代的人?祂斥责的是什么?认可的是什么?
耶稣斥责存心挑剔的人(11:16-19)
有些人以批评来掩饰他们的不信。上帝自己的儿子早已在他们中间显明祂的神性权柄,他们却拒绝相信。耶稣形容反对祂的人好比任性恼人的孩子,同伴的游戏他们拒绝参加,只肯按自己的想法玩耍。同样,反对耶稣的人爱挑剔又不置可否,既拒绝接受施洗约翰,也不接纳耶稣。这些人不满约翰简朴、离群独居的生活方式,同时又批评耶稣与罪人来往。无论上帝的信息以什么方式包装,他们都排斥。Bible Study Fellowship
想回避自身真相的人,总能在传道人身上找到一些事来加以批驳,这是他们。自以为义的一种方式。但神的智慧丝毫不受那些“自以为有智慧和通达”的人影响。那些相信的人生命被改变,这就显明了神的智慧。真智慧以此来“显为义”。威尔斯比
我们主将他们比作是孩童。他说,即使是孩子在嬉戏时,也不会比主耶稣那个时代的犹太人更任性,更乖僻,更刚硬,更难取悦。没有任何事能让他们满意。他们总是在吹毛求疵。不管上帝在他们中间做了怎样的工作,他们都会找出例外的情形。不管上帝打发怎样的使者来到他们中间,他们都不会满意。起初,施洗约翰来了,过着隐居、苦修的舍己生活。立刻,犹太人就说“他是被鬼附着”。在施洗约翰之后,人子来了,也吃也喝,按着正常的社会习惯行事。立刻,犹太人就指责他是“贪食好酒的人”。简单说,很显然,犹太人根本不想接受来自上帝的任何信息。他们假意提出反驳的理由,不过是用来掩盖自己恨恶上帝真道的外衣罢了。他们真正不喜欢的,与其说是上帝的使者,倒不如说是上帝本身。J.C莱尔
“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这句话所教导的,我们主希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观念是,尽管绝大多数犹太人刚硬,不可理喻,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是这样。尽管许多人在施洗约翰和主耶稣自己的事工中没有看到任何智慧,但有一小群蒙拣选的人却是相反。这些少数分子就是那“智慧之子”。这一小群人,借着自己的生命和顺服表明,他们完全相信上帝对待犹太人的方式乃是智慧公义的;而且,施洗约翰和主耶稣值得所有人尊重。简而言之,他们“称”上帝的智慧为义,并因此证明自己乃是智慧之子。
我们是不是配称为那智慧之子?我们是不是领受了圣灵的教导,得以认识主耶稣基督了呢?我们悟性的眼睛是不是打开了呢?我们是不是有属天的智慧呢?我们若真正有智慧的话,就不可在人面前以认信我们的主为耻。唯愿我们坦然无惧地宣告:我们认同他的全部福音,认同这福音的全部道理,还有其中的全部要求。我们或许会看到与我们同行的人不多,抵挡我们的人却为数众多。这个世界或许会嘲笑我们,将我们的智慧看成不过是愚拙。但是,这样的嘲笑不过是一时的。时候要到,那一小群认信基督,并在人面前称他的道路为义的人,主也要在他的父上帝面前和众天使面前承认他,并要称他为义。J.C莱尔
以下问题提供的答案是一种可能的回答和看法,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旨在帮助组员理解经文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答案,或者探索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当你面对信仰中的疑惑时,你通常会怎么做?施洗约翰差门徒询问耶稣这件事情,对你有什么启发或影响?
有些人质疑耶稣基督的弥赛亚身份,当中有些人是一心想捣乱,有的却是因为一时软弱和失望,但问题最终出现了,即使是施洗约翰也有犹豫的时候。然而,我们要记着,若我们是诚实地发问,是不会令神对我们失望的;祂只会归罪给爱捣乱的人。凡是伤痛或有需要的人诚实地提问,神都会回答。在这段经文中,耶稣回答了约翰的问题;这次是耶稣最详尽的申述,证明祂是弥赛亚。'
倘若你正处在受苦的光景中,就当将灵魂交与上帝,这样它会受到保护,最终安然无恙。这是因为:当你为他暂时受苦,不知祂将怎样行,你将往何处去,心生疑惑时,上帝能为你解除心中 的疑惑。是的,祂能使你的疑惑消除、粉碎,化为乌有。祂能让恐惧闻风远遁,代之以从天而来的信心。祂将那不能看见的永恒之事带到你灵魂的眼睛面前,让你在其中看见自己一万次失丧生命也值得去享有的东西,而这是你的仇敌所看不见的。上帝荣耀的灵,常住在为基督的名受辱骂的人身上(彼前4:14)。荣耀的灵是什么,住在为他受苦的人身上又意味着什么,这完全超出了这个世界的知识范畴,基督徒在平靖安逸时也几乎感受不到。为他受苦的人就是那些将自己奉献给基督,在基督管教之下的人,我认为,正是他们才拥有荣耀的灵,才能明白它的奥秘。约翰.班扬
从施洗约翰的处境,以及主对这个世代的比喻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自己的生命的生命是哪种境况?思想当你为着福音/信仰的缘故被人毁谤时,什么是你的盼望?
约翰现在作为希律的囚犯的境遇,与他在侍奉开始时的境遇有极大的不同。曾有一段时间,他是他那个时代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传道人。曾有一段时间,“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太3:5-6)现在,他却成了希律手中一个孤独的囚犯,被人遗弃,没有朋友,摆在他面前的只有死亡。但是,这种缺少人的支持的状况并不能证明上帝不喜悦他。施洗约翰有一个朋友,绝不会让他失落,也绝不会离弃他;这位朋友的恩慈绝不会像约翰受人欢迎的程度那样起伏不定,而是会始终如一。这位朋友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对凡受到他人怀疑、诽谤和诬告的信徒来说,这里有安慰。或在此时或在彼时,很少有上帝儿女不会遭受这等苦难的。那位控告弟兄的知道,人的品格是他最容易中伤一位基督徒的攻击点。他清楚知道,诽谤很容易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来,也会被人贪婪地接受和传播,却很少会完全平息下来。谎言和假指控是他选择的利器,借此他竭力地中伤基督徒的价值,并摧毁他内心的平安。但是,唯愿凡品格受到他人攻击的人,一想到在天上有一位了解他们痛苦的中保,就得着安慰。那位曾经在一群犹太人面前为他被囚禁的仆人的品格辩护的耶稣,也绝不会丢弃他的百姓。世人可能会对他们蹙眉,他们的名字可能会被当作恶名除去。但是,耶稣却绝不会改变,总有一天,他要在全世界的人面前为他们伸冤。
那些尽心竭力要忠心侍奉主的人,以及与上帝亲密同行的人,会发现自己的邻居和亲属总是对他们的行为心存不满,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不管他们的生活多么圣洁,多么一以贯之,总是会被人看成是错的。若是他们像施洗约翰那样,完全从这个世界中分别出来,过一种退隐苦修的生活,就会有人高喊说他们不合群,心胸狭窄,假装圣洁,正经过头了。若是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太多,并尽自己之所能来关心他们邻舍的需求,很快就会有人评价说他们和别人没有两样;而且,和那些压根什么都不信的人相比,没有任何真正的敬虔。这样的境遇实在是太平常了。很少有意志坚定的基督徒没有借着痛苦经历,对此有所认识的。不管上帝的仆人做什么,他们总是会受到世人的谴责。
明显的事实就是:人属血气的心恨恶上帝。属肉体的心不喜欢上帝的律法,不喜欢上帝的福音,也不喜欢上帝的子民。它总是能找出一些不信和不顺服的借口来。对它来说,悔改的真道太严格了!因信称义的真道又太容易了!施洗约翰太不食人间烟火了,我们的主又太属世了。这样,人心就给自己沉溺罪中并且无所事事找到了理由。我们绝不要对此感到吃惊。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会遇见那些没有悔改的人,他们邪恶、不可理喻、刚硬,就像我们主那个时代的犹太人一样。我们必须放弃那种想讨所有人喜悦的虚妄念头。这样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样的努力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我们必须乐意跟随基督的脚步,就让这世界去随意评说吧!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令它满意,或是让它邪恶的言语平息下来。它起初曾经对施洗约翰挑剔有加,后来是对他可称颂的主吹毛求疵。而且,它还会继续对主的门徒挑剔和吹毛求疵,只要他们被留在这个世界上。 J.C莱尔
由女人所生,或由上帝所生◆亚历山太的区利罗:「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你们可能会说:「看先知。」是的,我同意。约翰既是圣徒,又是先知。他的尊荣甚至超越先知。他从前不但宣告我即将到来,而且当面把我指给人看,说:「看啊!上帝的羔羊,背负世人罪孽的。」[29]有先知的声音为他作见证,表明他就是受差遣的那一位,要在我前面来,为我预备道路[30]。我可以作证,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他的。然而,就在律法下生活的人来说,那最小的在上帝的国里也比他大。怎么比他大?在哪方面比他大呢?这是因为蒙福的约翰和在他以前的人都是由女人所生,但那些领受信心的人,却不再称为女人的儿子,正如充满智慧的福音书作者所说,他们是「由上帝所生的」
孩童的游戏◆亚历山太的区利罗:犹太孩童可能有一种类似这样的游戏:一群少年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弹奏乐器,拿荒唐可笑的世事取乐。他们描述曲曲折折的事情经过,渲染事情如何发生剧变,从一个极端骤然变化到另一个极端。另外一组则要哀哭。哀哭的人不能加入奏乐的人,和他们一同嬉笑;弹奏乐器的人也不能加入哀哭的人,和他们一同悲伤。最后,他们会彼此责备对方缺乏同情心,冷漠无情。一组人会说:「我们向你们奏乐,你们不跳舞。」而另一组人会回应说:「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