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
17.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
18.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
19.耶稣的母亲和他弟兄来了,因为人多,不得到他跟前。
20.有人告诉他说:“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见你。”
21.耶稣回答说:“听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
22.有一天,耶稣和门徒上了船,对门徒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他们就开了船。
23.正行的时候,耶稣睡着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风,船将满了水,甚是危险。
24.门徒来叫醒了他,说:“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啦!”耶稣醒了,斥责那狂风大浪,风浪就止住,平静了。
25.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 他们又惧怕又希奇,彼此说:“这到底是谁?他吩咐风和水,连风和水也听从他了。”
以下问题提供的答案是一种可能的回答和看法,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旨在帮助组员理解经文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答案,或者探索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点灯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来说会把点着的灯放在哪里? 会是床底下或被器皿遮起来吗?如何理解主耶稣讲的点灯的比喻呢?这与听道有什么关系呢?主的教导对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影响(8:16-18)
初信参考:
在黑暗中行走时,我们一定渴望有一道亮光来照明前方的道路。同样点亮的灯一定要放在灯台上/高处,这样才能使人看见。主耶稣就是我们这群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所需要的亮光,祂照亮我们人生前方的道路。
经文(路4:21-25)是对 “撒种比喻” 的实际应用。我们从这几节经文中领受到,应该努力运用属灵的知识。我们主告诉我们说,它就像一盏点着的灯,当把它用器皿盖上,或是放在床底下时,就毫无用处了;只有当把它放在灯台上,或是放在需要它的人那里时,它才会派上用场。我们听到的福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自己的脑海中,更应该操练,要在我们的生命中显明出来。这是也是上帝的心意:他愿意人人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提前2:4 )若我们可以使用神所赐的来荣耀神,那祂会给我们更多,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我们应该努力用各种方法传播我们的信仰,若我们只听而不遵行,不传讲神的话,不去教导他人认识真理,不用神的恩赐来荣耀祂,主耶稣在这里警告说: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详见注释4)。正如主耶稣的提醒,人们不会把灯放在床下面或者把它遮起来,这样就失去了灯的作用。同样神也不会把我们变成摆着好看的葡萄,而是要从我们里面榨取出甘甜的汁液,我们每一个领受到主耶稣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并被那牺牲的爱浇灌的信徒,得以重生的新生命,要立志成为合神心意的人,合祂用的器皿。
事奉主。一位神的仆人在他的见证中是这么说的:恩赐愈用愈多,事奉主,愈事奉愈甘甜。神并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他要我们服事他,乃是给我们有机会回应他的爱,又借着我们成为恩典流通的管子,祝福别人。愈是传递神的恩典,就愈是蒙恩。感谢神带领我走上这条恩典之路!
进深参考:
蜡烛点亮,不是为了隐藏起来,而是为了摆在灯台上供人使用。我们不仅应当领受知识,还要把知识传递给他人。上帝赐人信仰的亮光,不是为他自己一人,而是为了其他人的益处。信徒应努力运用属灵的知识。我们主告诉我们说,它就像一盏点着的灯,当把它用器皿盖上,或是放在床底下时,就毫无用处了;只有当把它放在灯台上,或是放在需要它的人那里时,它才会派上用场。---丁道尔
主在这里提醒信徒,我们必须留心自己所听到的。听错误的事情,或以错误的态度听正确的事情,将使我们失掉真理和祝福。我们若忠心领受神的道并把它分享出去,神会给我们更多,但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光照在人前,我们就会失去原先所拥有的。听神的道是件郑重无比的事。---威尔斯比
我们拥有的福音并不仅仅是为了供我们欣赏、空谈,或口头上承认的,而是让我们去操练的。这并不是为了让它仅仅停留在我们的理性中、记忆中和口头上,而是要在我们生命中显明出来。基督教是交付给我们照管的一笔财富,也会带来巨大的责任。一盏明灯放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当留心,使用这灯。我们当趁着有光,在光明中行走(约12:35)。
我们不要仅仅想到自己。我们也应当为别人着想。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还没有属灵的光照。他们没有上帝,没有基督,也没有盼望(弗2:12)。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我们周围有成千上万人,生活在我们的土地上,没有悔改就死在罪中,没有看到真理,也不知道真理。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 对于这些问题,每一位真基督徒都应当找到答案。我们应该努力,用各种方法来传播我们的信仰。自私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一个人满足于独自去天堂。爱心最真实的体现,则是努力与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信仰火花,这样就用我们的灯照亮了周围的每个人。若一个人领受了从天上来的光照时,不仅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这人就有福了!上帝绝不会让灯只照亮自己。---J.C莱尔
当有人告诉人群中的主耶稣说他的母亲和弟兄在人群外面要见他后,主是如何回答的(路8:21)?你如何理解主耶稣的回答?
初信参考:
常言道:“家庭是心灵的港湾 ” , 当我们疲惫了我们可以回家休息,家庭可以宽容一切,舒适,带给我们安全感。这是我们理想中家庭的样子,但我们知道现实中很多时候家庭也带给我们伤痛,与家人相处的不愉快,相互伤害带来的伤痛甚至会伴随我们一生,那么真的有我们想要的,可以接纳我们、包容我们、充满爱的家吗?你有想过成为神家里的人是怎样的情况呢?
当主耶稣被众人围起来,有人告诉主祂的妈妈和弟兄要见祂,祂回答说 “听了上帝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主耶稣在这里并不是怠慢被人群隔离开的家人,而是趁着这样的一个机会告诉众人,当人们愿意聆听神的话并且愿意遵行,那么这样的人就被主耶稣基督视为自己的家人, 主会像爱自己的家人那样爱他们。神的家人的身份你想要吗?那就从现在开始认真谦卑的领受主的道,并靠着圣灵的帮助认真遵行祂的教导,这样我们就是神家里的一员,上帝国度的子民。
保罗也说到 ”这样,你们不再是外人或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而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靠着他整座房子连接得紧凑,渐渐成为在主里的圣殿。(弗2:19-21)教会也被称为上帝的家。其实上帝的家不是建筑物,而是一群人。上帝住在我们里面,借着我们向世界彰显祂自己。我们遵行上帝的道彼此和睦相处,世人就能看出上帝是爱、基督是主了。我们就是上帝国度的子民,祂家庭的成员。---主日讲道信息
进深参考:
耶稣抓住这次机会,教导了另一个属灵功课:成为属灵家庭的一员比任何人际关系都重要,而那乃是基于顺服神的道。仅仅 “ 听 ” 道是不够的,我们还要 “ 持守 ” (路8:15)。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必须留心所听到的(可4:24),以及怎样听(路8:18),因为神会让我们交账。---威尔斯比
你们都不要猜想,以为基督藐视母亲当有的尊严,又不屑给兄弟当得的爱。事实上,他提起摩西的律法时,清楚地这样告诫人:「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 耶稣甚至命令我们不仅要爱弟兄,还要爱仇敌。他说:「爱你的仇敌。」 我要问,既然这样,他怎会拒绝给兄弟当得的爱呢?那么,基督要教导我什么呢?如果耶稣说,听了他的话而遵行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和兄弟,这就是向所有人清楚表明:如果人跟从他,耶稣就给予他完全的爱。---ACCS
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的最后一个实际的教训,就是主耶稣对他真门徒的温柔之爱。请留意他如何讲到每一个遵行他天父旨意的人。他说,他们 “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这句话充满了何等的恩惠!谁能想象我们亲爱的主对他血亲之爱的深度?那是一种纯洁无私的爱。那必然是一种大爱,超过人能理解的。然而在此我们看到,所有相信他的人都被算作他的家人。他爱他们,与他们感同身受,关心他们,把他们看作是他的家人,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这里有对所有信徒极大的鼓舞。他们在他们主的眼中极为宝贵,远超过他们自己看自己。---J.C.莱尔
3. 请观察经文22-25节(参考可4:35-41;太8:23-27)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事情发生的经过。请尝试参考 “六何法” 来总结:即何人(Who)、何時(When)、何事(What)、何地(Where)、为何(Why)及如何(How)。
初信+进深参考: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我们的主和门徒乘船渡过加利利海。一场风暴兴起,船因着波浪拍打,有被水灌满的危险,而就在此时我们的主睡着了。被吓坏的门徒叫醒他,向他大声求救。他听他们的呼求,用一句话命令波浪平静,结果 “风和海就大大地平静了”。与此同时,他温柔地责备不安的门徒:“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JC莱尔《马太福音--释经》
4. 在主耶稣平静风和海这段经文中你看到了主耶稣基督的哪些特质,这些特质对你有什么影响?
初信参考:
在这里经文让我们看到了主耶稣基督,祂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
主耶稣基督的神性方面。祂对大自然有完全的权柄。主耶稣只靠一句话就平静了风和海。通常,风渐渐平息后,浪还要汹涌澎湃几个小时,但这一次,风浪立刻止住,平静了。古代诸文化中有一种共识,除了神以外,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控制大海。大海象征着不可遏制的毁灭性的力量,只有神能够控制。你听说过11世纪丹麦国王加努特(King Canute)的故事吗? 他的臣仆过分讨好他。他回应说,“难道我是神吗?” 于是,他走到海边,对着海浪说 “不要做声”。当然,海浪依旧拍岸。于是他说,“只有神能让大海风平浪静。我不能—我不是神。” 这也说明了,耶稣在平静风浪之后,门徒们惊恐的原因了。--- 提摩太. 凯勒
主耶稣基督的人性方面,在经文中我们也看到主服侍了一天之后在船上疲惫的睡了。祂的身体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会感到疲惫,需要休息。主耶稣为什么在风暴中还能睡着? 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神的旨意中,知道父会看顾他,所以他就睡了。“我必安然躺下睡觉,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诗4:8)
一切受造物都服从基督的命令:听到这事的人要大大赞美,并要自己长进。无论基督发出什么命令,受造物都会服从;那么,如果我们不同样顺服,有什么借口能救我们呢?如果人不顺服基督,不愿跟随他的引导,有什么借口能救这人脱离那火的刑罚和【主的】定罪呢?这样的人可说是心高气傲,硬着颈项,对抗基督的命令,任何东西都不能使他的心柔软下来。我们要明白,万物由上帝创造,完全合乎祂的旨意,我们有责任像其他受造物一样,除掉抗拒的心,因为不顺服只会导致灭亡。让我们甘愿顺服他,因为他召唤我们来领受救恩;让我们乐意遵行他的律法,过诚实正直的生活,也就是合乎福音的生活。基督会充充满满赐给我们那从天上、从他而来的恩赐。---亚历山太的区利罗
进深参考:
1、主耶稣的神性: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作为上帝而大有能力。我们在经文看到:他向风说话,风就遵从。他命令海浪,海浪就顺服他。他“斥责风浪 ” 就使狂怒的风暴变为平静。这句话是起初创造万物的那一位上帝说的话。风浪认识它们主人的声音,然后—就像顺服的仆人那样—马上安静下来。
1.1 “主耶稣的神性” 对我们的教导:
对主耶稣基督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像风暴一样的情欲再强烈,他也能把它们驯服。人的脾性再狂怒暴躁,他也能把它改变。良心再搅扰不安,他也能对它说平安,使之平静。
人只要放下骄傲,作为一个降卑的罪人到基督这里来,他就无须绝望。基督能在他心里行神迹。人一旦把灵魂交给基督保守,就无须为着能否走到旅程终点感到绝望。基督能带他渡过各样危险,基督要使他胜过每一个仇敌。我们的家人反对我们又如何?我们的邻舍嘲笑我们又怎样?我们所处的光景艰难,这又如何?我们遇见的试探是大的,这又如何?如果基督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就是与他在同一条船上,这一切都算不得什么。帮助我们的那一位,比所有反对我们的都大。---J.C .莱尔
2、主耶稣的人性:
他需要睡觉的事实让我们印象深刻,显示出了他真正的人性。他累了,有时需要在任何他能睡着的地方睡觉,即使是在不太可能的地方。这是一种被紧张的生活所消磨的睡眠,包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持续紧张。他的意念和心思都很平静,因信靠他天上的父的爱和照顾,他能在暴风雨中睡着。---永存之道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真正的人。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当风暴涌起,海浪敲击小船,他在船尾“ 睡觉 ”。他有一个身体,和我们自己的身体完全一样——一个会饥渴,感受到痛苦、疲倦需要休息的身体。难怪他的身体此时需要休息,因为他已经整天努力做他父的事,他已经在露天向大量的人讲道。难怪 “当那天晚上”,他的工作完成之后,他就躺下 “睡觉” 了。---J.C.莱尔
2.1 “主耶稣人性” 对于我们的教导:
上帝命令我们来信靠的这位救主,正如他是上帝,也是真正的人。他知道人所受的试炼,因为他经历过这些。他知道人身体的软弱,因为他曾经感受过这些软弱。我们在这有需要的世上向他呼求帮助时,他能非常明白我们的意思。他正是男男女女的救主,这些人有软弱的身体,作痛的头颅,生活在一个令人感到疲倦的世界上,每天早晨和夜晚都要恳求安慰。“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来4:15)---J.C.莱尔
5. 你如何看待门徒们惊恐的表现,主对待门徒的态度是怎样的 ? 这对你有哪些影响?
初信参考:
当我们想象把自己代入门徒当时的境况中,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的反映了。海面上突如其来的大风暴让这艘船在风浪中几乎要沉没,门徒们恨不得赶快逃命,因为船快沉了,他们就要没命了。于是他们叫醒主对祂说,“老师,我们要死了,你不管吗?” 门徒们内心深处似乎在说:如果你爱我们,就不会让我们经历这样的苦难;如果你爱我们就不会让我们深陷险境,频临灭绝。想象一下这是不是我们遇到生命中的风暴时对主说的话呢?
主耶稣对门徒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 进一步理解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主在问说,你们信的是谁?或者你们的信心对象是谁?主耶稣提醒门徒,他们理应知道耶稣离他们不远,而且必不会让他们丧命。他们理应知道,他们的生命和命运都掌握在祂手里,在祂的大爱和大能下得着荫庇。
我们的生活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的信心看起来都不错,日常生活,周日敬拜,甚至还参加查经小组,感觉自己对主蛮追求的,时常感恩,愿意与人分享神的话,感觉自己的生命一定是在长进的。然而,当我们遇到生命中突如其来的风暴将要把我们这艘小船掀翻时,我们还能感恩,赞美神吗?我们仍相信目前经历的狂风巨浪背后有神赐我们生命的祝福吗?我们仍相信主耶稣基督会亲自斥责 “狂风巨浪” 保护我们吗?这就是信心的考验。我们都会 “小信” 也会有 “不信” 的恶心在我们里面,求神怜悯我们,赐我们信心,帮助我们下次在遇到人生的飓风时能够紧紧地依靠祂,相信祂就在我们的船尾,随时会斥责风暴,叫一切归于平静。祂是我们唯一的指望,因为祂就是万物的主宰。
进深参考:
1、门徒的恐惧: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成千上万信徒内心的刻画描写。有多少人有足够多的信心和爱心,甘愿为基督的缘故撇下一切,无论他往哪里去都跟从他,然而在试炼的时候却充满惧怕!多少人有足够的美德,在每一个苦难中转向耶稣,呼求 “主啊救我们”,然而却没有足够的美德,可以平稳安静,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一切都稳妥安好!确实 ,信徒有实在的理由要 “以谦卑束腰”。让 “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 这祷告,成为我们每日祈求的一部分。不被放在试炼和担忧的火窑之中,我们可能就绝不会知道自己 信心的软弱。若能通过经历而认识到自己的信心能经受火的试炼,能与约伯一道说,“他必杀我,我虽无指望,然而我在他面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伯13:15),这样的人是有福的。(详情见注释1)
2、主对门徒的耐心和怜悯: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对他自己的百姓极其有耐心和怜悯。我们看到,在这情景里门徒显得极其缺乏信心,屈从于最不恰当的恐惧。他们忘记了他们的主在过往日子行的神迹和对他们的看顾。除了眼前的危险,他们就什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匆忙叫醒我们的主,呼喊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 我们看见我们的主至为温柔怜悯地对待他们。他没有严厉责备他们。他没有因着他们不信,就警告要弃绝他们。他只是问了那触动人心的问题:“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可4:40)
3、主耶穌对门徒的态度给我们的教训:
主耶稣同情他们并充满温柔和怜悯之心。“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103:13)他不是按信徒的罪待他们,也不是按照他们的不义报应他们。他看到他们的软弱,晓得他们的缺点。他知道他们在信、望、爱这一切方面的缺陷。然而他却不将他们弃绝。他不断地忍耐他们,他爱他们到底。他们跌倒时,他把他们扶起;他们犯错时,他将他们挽回。他的忍耐和他的慈爱一样,是一种超过人所能认识的忍耐。当他看到一个人心正,就会担待他许多的缺点——这是主耶稣的荣耀。---J.C.莱尔
以下问题提供的答案是一种可能的回答和看法,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旨在帮助组员理解经文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答案,或者探索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数算神的恩典!你遇到过自己人生中的狂风巨浪吗?你愿意分享一下在你经历的困苦中上帝如何安慰、保护你吗? 如果你还不是基督徒,又或目前你仍在痛苦中,眼前的困境让你失去盼望,你愿意(再次)把自己的难处交给托上帝,寻求他的帮助吗?(请为大家所处的困境祷告)
(没有参考答案,请大家尽情分享!)
1、看哪,他要杀我,我毫无指望,然而我还要在他面前辩明我所行的。(约伯记 13:15)
这是是信心的高级表述。在我们一无所有之时,是的,虽然我们眼下还不能在神里面发现安慰,但我们仍要以神为喜乐,并且紧紧抓住他。这出自约伯对神的认识,他相信神是公益,是怜悯的。他坚信神是他永远的拯救。---马太.亨利 研读版圣经
2、床底下:
被译为 “床” 的词,意思是指 “长椅”,就像在东方人家中所有起居室内看到的那种一样。当许多东西不用时,主人就会把它们放在这种长椅下面。
3、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
这句话的用意及其与上下文的联系并不是很清楚。这句话主要的意思似乎是说,门徒不可把我们主的训诲当成是为了保密,而不让世人知道。它们绝不是要局限在少数领受恩惠的听众中,就像异教哲学家的教训一样,而是要公布、宣扬出来,并使全人类都听到。主赐给使徒们的灯就该如此被 “放在灯台上” ,而不是掩藏起来。
有些人认为,这句话指向的是末日的审判,也是指记载那些曾经见过福音真光的人,是如何使用这光的。
4、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
在读到这句话时,应当牢记的是,历世历代大多数人都特别依赖口头教导。那些有时间也有能力研读圣经的人,总是少数。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时代,能写字的人不多,所以这一教训一定特别重要。但是,只要这个世界仍然存在,它就绝不会失去其重要性。
因为凡有的:这句话的意思显然是指,“凡拥有真道并善用自己所拥有之道的人”。另一句话 “凡没有的”,同样意思是指,“凡没有善用他已经领受的真道的人” 。
5、耶稣的母亲和他弟兄:
从这句话中,许多人得出结论说,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现在已经去世了。我们不知道情况是否如此。从我们主将自己的母亲交托给约翰照顾这件事上看(约19:27),约瑟很可能在主受难时已经去世了。
至于我们主的 “弟兄” 指的是谁,现在无法确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词的希腊文不一定是指我主母亲自己的儿子。很显然,从圣经中的许多段落来看,“弟兄” 这个词常常带有广泛的含意,可能是指表兄弟,或者只是指某些远亲(比较创31:46;太13:55,27:56;可3:18;加1:19)。有人认为,这些 “弟兄” 是指约瑟在成为马利亚的丈夫之前,借着前一段婚姻所生的儿子。有人认为,他们是马利亚某一位姐妹的儿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没有任何确定的知识。
至于在这个特定时间,我主之母是否清楚了解他在地上工作的本质,可能会受到严重的质疑。没有理由设想说,在弥赛亚的降卑和受苦问题上,她的心灵完全摆脱了即使是那些最圣洁和最优秀的犹太人也一直受其影响的那种模糊意识。
6、到他跟前:
被翻译为 “到” 的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根据帕克赫斯特的观点,它的意思仅仅是指,“遇见、遇到、偶遇,或是到达”。古叙利亚语版圣经在这里将其翻译为 “对……说”。
7、耶稣上了船:
这里记录的事件发生在革尼撒勒湖,或称加利利海上。我们主在地上传道早期,这个湖四周的地区人口非常稠密,湖上似乎有许多来往的船只。目前,根据最近的旅行者报道,湖上的船只很少,人口也非常稀少。
8、湖上忽然起了暴风:
所有的旅行者都会一致同意,革尼撒勒湖经常会有这样的风暴光顾。它的位置非常低,几乎四面都有高山环绕,因此湖上突然刮起阵风或狂风是很常见的现象。
9、风浪就止住,平静了:
有一个关于卡努特(Canute)国王的著名故事,他徒劳地试图下令阻止涨潮。在卡努特彻底失败的尝试和这里所记录的基督全能的话语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注释中未标注出处地方都是出自 J.C.莱尔的《路加福音—释经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