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3
要进窄门
22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在所经过的各城、各乡教训人。
23 有一个人问他说:“主啊,得救的人少吗?”
24 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25 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
26 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
27 他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28 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都在神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29 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
30 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
往期回顾:
上上期40课讲到悔改的迫切和重要,上期41课有两个关于神国的比喻还记得吗?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段经文主要人物有哪些?发生在何地?发生了什么事情?
2. 主耶稣对 23节 “得救的人少吗?” 是如何回答的?目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
3. 28~30 节耶稣说了一个怎样的预言?这里指明什么是不足靠赖的理由呢?在后的要在前是什么意思?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意义?
认识神:
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罗马书 11:20 和合本)
“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 那有上帝的七灵和七颗星的这样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就是名义上你是活的,实际上你是死的。你要警醒,坚固那些剩下、快要死的,因为我发现你的行为,在我上帝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所以,要记得你所领受和听见的;要遵守,并要悔改。你若不警醒,我必如贼一样来到;我几时来到你那里,你绝不会知道。“ (启 3:1-3 )
归纳综合:
悔改不好受也不容易,人之所以不悔改,因为人看不见不悔改是走向灭亡的道路; 所以就得过且过,等将来再说;然而耶稣却说 “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祂宣告这是严重的,是刻不容缓的,因为神国是随时会来的。若是等到家主起来关了门,再来悔改,为时已晚了!
应用:
综观上下文此段落(路13:1-30),耶稣要求犹太人从怎样的观念中悔改?这是否也常是我们的问题?
耶稣要犹太人从自以为义、白占地土不结果、教条主义、靠血统得救的错误观念中悔改,我们当谨慎,常保赤子之心。
往期回顾:
上上期40课讲到悔改的迫切和重要,上期41课有两个关于神国的比喻还记得吗?
答案参考:
神的国像芥菜种,像面酵。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段经文主要人物有哪些?发生在何地?发生了什么事情?
答案参考:
耶稣教训众人,主在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用窄门讲述神国的比喻,犹太人(在前的)得到警戒,他们虽是神的选民,若不悔改,反落在外邦人(在后的)之后。
2. 主耶稣对 23节 “得救的人少吗?” 是如何回答的?目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
答案参考:
● 主回答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 这些话乃是针对当时所有的听众说的。主并未直接回答那人的问题满足人的好奇心而是选择直入正题,让这个人和他周围的所有人想到自己切身的责任。倘若他们关心自己的灵魂,那他们就会很快得到问题的答案。倘若他们奋力争取进入窄门,那他们会很快发现得救的人数到底是多还是少。
● 主并没有直接地回答,反倒劝勉发问的人和其他人︰无论得救的人是多是少,他们都要确保自己列于其中;这是远比计算那些得救脱离永远失丧的人数重要得多的事。
● “窄门” 有两重意义,既可指神的义需要人对耶稣的信息作出回应,悔改相信耶稣,也可以指开门的时间是短暂的。前者对窄门的解释是因为耶稣是通往父神的唯一道路(约14:6)后者把窄门与时间联系起来,强调及时的悔改,与路13:25更配合,指出时间上的 “窄” 就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很少人得救,也呼应了上文路13:7,就对管园的说:‘看哪,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 (路加福音 13:7 和合本)
● 还有一种看法,「进窄门」是形容要遭受的迫害,或撒旦的拦阻。如马太福音所形容的: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 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 7:13~14)天国子民甘心受天国权柄的约束,乐意接受十字架的剥夺,除去一切不属天的东西,我们惟有借着基督,经过十字架,才能得着永生。
● “努力进窄门” 不等于主耶稣叫人靠自己得救,而是天国的 “入场” 时间是有限的,不赶紧进去,门关上后就不能进入,所以要迫切。 这比喻描述那些不能进入天国之人的情况,以及他们不能进入的原因。努力进窄门是不惜任何代价,努力立志认识神,勤奋的跟随祂, 认真致力与祂建立关系。「努力」是指全心全意的态度,而不是指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得救。
● “努力” 这个字是指全心全意的行动,它是用来指在竞赛中争胜的专门术语(LSJ),英文的 'agonize'(苦斗)就是从这个字来的。这个字表明不能不认真的努力。这并不意味人类的成就可以配得进入国度,这里所论及的乃是态度的问题,决心悔改,不断悔改。
3. 28~30 节耶稣说了一个怎样的预言?这里指明什么是不足靠赖的理由呢?在后的要在前是什么意思?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意义?
答案参考:
耶稣预言将有些犹太人不会得救,不 是靠着血统就可以得救,许多外邦人将会在神的国度中。根据上下文,「在后的」是指外邦人,神的国度将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人(29节)。而「在前的」是『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路3:8)的 犹太人。自以为在神「面前吃过喝过」(「属灵大餐」),以为在前的,如果不靠着神的恩典跟随神、亲近神,就会落在后。对神来说,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在尘世的受欢迎程度,地位,财富,遗产或权力,而是他或她对基督的委身,把神放在第一位。
认识神:
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罗马书 11:20 和合本)
“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 那有上帝的七灵和七颗星的这样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就是名义上你是活的,实际上你是死的。你要警醒,坚固那些剩下、快要死的,因为我发现你的行为,在我上帝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所以,要记得你所领受和听见的;要遵守,并要悔改。你若不警醒,我必如贼一样来到;我几时来到你那里,你绝不会知道。“ (启 3:1-3 )
归纳综合:
悔改不好受也不容易,人之所以不悔改,因为人看不见不悔改是走向灭亡的道路; 所以就得过且过,等将来再说;然而耶稣却说 “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祂宣告这是严重的,是刻不容缓的,因为神国是随时会来的。若是等到家主起来关了门,再来悔改,为时已晚了!
应用:
综观上下文此段落(路13:1-30),耶稣要求犹太人从怎样的观念中悔改?这是否也常是我们的问题?
耶稣要犹太人从自以为义、白占地土不结果、教条主义、靠血统得救的错误观念中悔改,我们当谨慎,常保赤子之心。
路13: 22-30
23.只有少数人能得救吗 :惠比评述说,“这个问题似乎是以适于犹太人情绪的方式提出来的,即所有以色列人都应该在这个即将来临的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许,这个问题可以更贴切地直译为,“得救的人少吗?”
● 或许,在这里应当指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猜测说,那些失丧者的数目最终要比得救者的数目更多。当尚不能分辨善恶时就已死去的所有婴孩,还有在犹太人蒙召后被归正的所有 “得救的万民”,在当前这个时代被添加到上帝选民的数目上,那么他们的人数将是极多的,没有人能数算过来。他们可能会在数量上远远超过那些失丧者的数目。
● 耶稣对众人说:应当指出,我们主的回答并不仅仅指向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而且也指向他周围所有人。他可能知道,这个问题反映了盛行于犹太人中的一种普遍观念,而且这个发问者不过是许多人的代言人而已。因此,他的回答乃是针对所有听众。
24.努力:梅杰认为,“这几节经文暗指结婚的宴席。这些婚宴都是在晚上举行的。整栋房子会灯火通明。因此,凡被接纳的人便得以享受光的益处;而凡被排除在外的人则处在屋外的黑暗中。在与屋内的光明比照之下,‘ 外面的黑暗 ’ 必然会显得更加阴暗。” 客人们会从一个小门进入房子,守门人会站在门旁,防止那些不请自来的人闯入。当所有被邀请的客人到齐时,这扇门就会关闭,无论如何敲门,都不会向那些站在外面的人打开了。
24.1努力进:被译为 “努力” 的希腊文是英文 “痛苦” 一词的词源,暗指极大的努力和斗争。这个词在其他地方被译为“竭力”和“打仗”(西4:12;提前6:12)。
24.2进窄门:译为 “在” 的希腊文介词,当出现在与我们面前这个句子结构类似的句子中时,几乎都被译为 “借着、透过” 。
24.3许多人……想要……却是不能:施蒂尔努力在 “想要” 进入和 “努力” 进入之间做出区分。他似乎认为,我们主谈到的是在人还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事情。许多人之所以无法进入,乃是因为他们努力的方式有缺陷。他们虽然懒散地 “想要”,却没有认真 “努力” 。
● 这种区分在我看来过于琐碎,没有必要。人 “想要进去” 却 “不能” 的时间,在我看来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在末日,在怜悯的大门永远关闭以后。整个上下文都表明了这一点,而且使用的语言也与聪明和愚拙的童女这个比喻使用的语言平行(太25:11)。
● 而且,我们译为 “想要”(seek)的希腊文,恰巧与 “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太7:7)这一著名应许中的 “寻找” 是同一个词。然而据此认为人在活着的时候可能会寻求进入永生之门却不能进去,这在我看来就是曲解经文了。有一种观点认为,存在一种心态,人们可能受这种心态影响以某种方式寻求上帝,却归于徒然,对此我并不否认。这是《箴言》1:28所教导的。我只想说这并不是这里所教导的。这里所教导的不过是,将来会有某个时间,人们会发现那扇永生之门已经关闭了,那时人虽然想进去,但为时已晚。
● 至于在 24节结尾是否应该有一个 “句号”,还是说句子的意思表明一个逗号就够了,这在我看来颇值得怀疑。
25.及至家主:本节中使用的语言明显是比喻的语言。
我不认识你们:应当注意,这一表述在 27节中再次以强调形式出现。在确立教义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比喻中使用的表达方式是危险的。然而,似乎很难把 “我不认识(晓得)你们” 这个重复句与那种认为圣徒可能会跌倒和失丧的观点协调起来。我们面前这段经文中的失丧的人,显然是主不认识的人,也是从来不认识的人。
26.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看来这句话并不是指圣餐礼。“吃喝” 在新约圣经中经常用于描述熟人之间的交往(见路5:30,22:30)。
27.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这一表述与《马太福音》25:41之间的相似性似乎清楚说明,这里所描述的是基督的再来和审判的日子。
28.你们要看见:这一表述似乎证明,那些失丧的人将远远地看到那些得救之人的荣耀和蒙福状态,而眼睛所见到的景象更会增加他们的痛苦。
●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在上帝的国里:务要留意这一表述。这句话表明,旧约时代的众圣徒将会与外邦信徒一道分享上帝国度的荣耀。以下观点在这里似乎并没有立足之地:有些人认为,旧约时代的圣徒与生活在五旬节之后的信徒不会一起同享荣耀;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不是作为新妇和羔羊之妻的教会的成员。本节经文及下一节经文,还有《马太福音》中同类的经文(太8:11),都明显反对这一观点。
29.将有人来:这节经文描述了各国、各族、各方的外邦人要蒙召进入教会中。他们要与列祖和众先知坐在同一个国中。
29.1从东、从西、从北、从南 :本格尔指出,之所以将指南针上的各点有意如此安排,是为了表明从普天下将外邦人召来的顺序。这诚然是一个事实。福音首先是在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扎下根来,然后沿着地中海沿岸传到了欧洲西部,继而又转向了北方传到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和大不列颠。从那时起,福音无论传播到何处,都一直是传向南方,即非洲、亚洲、南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
30.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这是一句谚语式的表述。这句话在福音初传时就已经完全应验了,而且一直在不断应验,不管是在教会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中。那些本来在前的犹太人已经成了在后的,而那些本来在后的外邦人则成了在前的。小亚细亚教会和非洲教会是首先被召的,当不列颠还只是传教工场时,它们就已经闻名天下了。但是,现在这些教会却成了在后的,而英国教会则占据了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地位。而且,他们 “只要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也要被砍下来”(罗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