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3
为耶路撒冷哀哭
31 正当那时,有几个法利赛人来对耶稣说:“离开这里去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
32 耶稣说:“你们去告诉那个狐狸说,今天、明天我赶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
33 虽然这样,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
34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
35 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 ‘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 。”
1. 请用自己的话简述本课经文的内容。请分享在本段经文中你看到哪些引起你的注意,特别醒目的内容?
2. 主回答法利赛人的话语中你看到了哪些真理? 你对于神和神对人的心意有哪些新的认识?这些对你的生命会有哪些影响?
3. 经文(31-35)主用什么态度与情绪来面对人对祂的敌对与不信?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从祂身上学到什么?
认识神:
● 他必不怕凶恶的信息;他心坚定,倚靠耶和华。(诗篇 112:7 )
● 你对他们说,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以西结书 33:11 )
● 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约3:17)
●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译: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
● 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这话是真实的。阿们!(启示录 1:7 )
总结经训:
若不悔改,都要灭亡!不结果子的树要被砍掉!这些警告掷地有声。重生的基督徒一定是真正悔改的基督徒。真正的悔改一定会带出生命的改变和成长, 因为只要是有生命的就一定会成长。圣经在许多地方,尤其这一章,教导我们明白生命成长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急迫性。
路13: 31-35
31.有几个……希律想要杀你:有人认为,这条消息是法利赛人捏造出来的,目的是要警告我们的主,制止他传道,而事实上希律王从未真正想杀害我们的主。但是,这种说法似乎无法与我们主在下一节经文中对希律的回复协调一致。更可能的是,希律王想除掉这位让他想起施洗约翰的主,因为主曾公开作证说,被希律杀害的施洗约翰是一位先知。他可能已经向自己的朝臣公开表达了这一愿望,于是,法利赛人来把这话转述给我们的主,希望这一报告能让他沉默下来。
31.1离开这里去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这表明我们主当时在加利利。圣经明确告诉我们加利利属于希律辖区(路23:7)。这句话的希腊文直译出来就是,“希律正在想,有意愿、期望,想方设法要杀你。”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将来时态。这就像“只是你们不肯”(约5:40)。
32.那个狐狸:针对这句不寻常的表达,人们给出的解释五花八门。一些人认为,我们主所指的并非在希律王,而是那个带来消息的法利赛人。然而,这似乎是一种非常不自然的解释,显得非常牵强。最常见的观点是,我们主指的是希律本人,因为他的职分乃是先知。惠比评述说,“将这个可耻的名字用在希律身上,并不违反‘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这一命令。先知的职分是在他们揭露君王的罪行时,不可包庇(耶1:10)。因此,基督用他预言的能力给这位暴君起了一个与他的行为相称的名字。”(比较番3:3;结22:27)
● 马多纳图认为,我们主之所以故意称希律为“狐狸”,是为了向这个法利赛人表明他对希律毫无畏惧。
● 这里尽一句劝诫之言乃是必要的。我们主使用这个表述,绝不是允许基督徒采用暴力和轻蔑的绰号来谈论那些恶人,特别是那些身居高位的恶人。凡用基督在这里用在希律身上的语言来谈论自己官长的人,必须首先证明自己领受了先知的职分,并要让我们信服他从上帝领受了一种特殊使命。
32.1今天、明天……第三天:这一表述不易理解,有三种不同解释。下一节经文中的表述不过是同一件事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 一些人认为,我们主用天来指年。皮尔斯主教认为,“这节经文直到这一章结尾,似乎一直在谈论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的两三天。”这似乎是一种非常不可能、也无法令人满意的解释。
● 一些人根据某种理论声称预言中的“天”通常指的是年,故认为我们主所谓的“天”意思是指年。这似乎也是一种无法令人满意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我们主说这些话的时间,乃是在他三年传道事工的第一年。但似乎更有可能的是,他是在最后一年说这些话的。
● 一些人认为,这一表述是不确定的,也是一种格言体,只不过表达了一段短暂的时间:“我还有一点时间与你们同在。在这期间,尽管有希律的威胁,但我仍将继续我的工作。在这段时间的末了,而不是在此之前,我的事就成全了,或者说就借着死亡完成了我的行程。”类似的表达方式见《何西阿书》6:2,以及《创世记》30:33,31:2;《出埃及记》4:10,13:14;《申命记》6:20,19:6;《约书亚记》3:5,4:6,22:24;《撒母耳记上》19:7页边的异文。
● 我倾向于最后一种观点,总体而言它乃是最可能的一种解释。梅杰引用欧里庇得斯和阿里安(Arrian)这些异教作家的话,证明三天是格言体形式。
32.2我的事就成全了:这是一句颇引人注目的表述。这句话的希腊原文使用的是现在时态。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我借着自己的受死,就成全了:我就要成就我来要做成的这工作。”同一个词也用在《希伯来书》2:10和 5:9中。
33.我必须前行:这一表述的意思似乎是,“我必须继续我已开始的工作,也就是,我必须继续下去,(用一句常用的英语短语来说就是)一如既往。”这与《路加福音》1:6、《彼得前书》4:3、《彼得后书》2:10和 3:3、《犹大书》16使用的是同一个词。这个词在每一处都被译成“行”,而且意思都是指“维持一种习惯性的生活”。
33.2先知在耶路撒冷……是不能的:这是一个奇怪的表述。译成“不能”的希腊文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字面意思是指“这是不可能的”。然而,很明显,这不可能是我们主字面的意思。施洗约翰,更不用说其他先知,就没有死在耶路撒冷。正如优西米乌和海因修斯主张的那样,这句话的意思必然是,“先知死在耶路撒冷之外的任何地方,将是非同寻常的事情,是一项原则的特例。当我受死时,这事会发生在耶路撒冷。但我现在还没有到那里,而是在加利利。”
● 巴拉迪乌斯认为,我们主的意思是说,“要让我这位摩西所预言的大先知,死在耶路撒冷之外,这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解释似乎不可能成立。
● 德鲁修斯(Drusius)和克拉克认为,一个自称先知的人只能由犹太公会来审判,而这一直都是在耶路撒冷进行的。
34.耶路撒冷啊,等等:这段非同寻常的经文出现于《马太福音》中(太23:37),记载的是我们主侍奉的末期,而且所用的文字与《路加福音》几乎相同。我们主在他地上传道的过程中,必然是曾经两次使用同样的表述论到耶路撒冷,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任何对这种情况令人满意的解释。
● 按照字面上的叙述,设想《路加福音》这部分叙述的是我们主处在他传道的末期,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而认为圣路加将这段论及耶路撒冷的话,强行插入福音书中,而没有顾及它的位置和顺序,也不考虑是否与上下文有任何连接,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 另一方面,设想我们主在他传道期间,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了这段论到耶路撒冷的非凡说法,我并没有看到这有什么不可能。我很能理解,他大有能力而悲伤的心,被这个邪恶但又享有特权的城市的罪和刚硬深深触动了。因此,在我看来,在不止一种场合下,从他的口中说出我们面前的这段话,既是可能的也是自然的。
34.1多次:我不能想象,正像某些人所做的那样,认为这指的是我们主在他传道期间多次去到耶路撒冷。我认为它指的是数个世纪以来,主借着他的仆人和先知向耶路撒冷发出的信息和邀请。
34.2我多次愿意……你们不愿意:这两个短语中的希腊原文比英语翻译中使用的词含义要强烈得多,可直译为 “我已经定了主意,而你们却定了主意不来”。
● 圣经中少数几段经文把灵魂失丧的责任如此清晰地归在那些失丧的人身上:“我愿意”,“你们不愿意”。两种明确提到的意愿,一种是基督行善的意愿,一种是在主赐下这善行时人类拒绝的意愿。
● 应当指出,我们主并没有说“你不愿意”,而是“你们定了主意不愿意”。由此他明确地把耶路撒冷的罪归在了那些住在城里的男男女女,尤其是那些统治这座城市的祭司、文士和法利赛人身上。他们既不愿意被主聚集,也不愿意让他们周围的人被聚集起来。他们既不愿意进入上帝的国,也不允许其他人进去。虽然基督愿意,但他们却不愿意。
● 然而,我们必须谨慎,不要把“你们不愿意”局限在文士、法利赛人和那些官长身上。随后一节经文清楚表明,我们主指的是耶路撒冷的所有居民。
35.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引以为荣的圣殿,神圣和华美的居所,它的荣耀现在要被夺去。上帝已经离开它了,已经不再喜悦它了。”
35.1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这句话的意思,及其应验的方式,乃是解经家们意见分歧的焦点。
● 一些人认为,我们主是指自己在被钉十字架之前,骑在驴上进入耶路撒冷,那时全城的人都来迎接他,呼喊说“和散那!”
● 一些人认为,我们主指的是耶路撒冷即将面临的毁灭。当他所有的预言都应验时,犹太人就会不得不承认,他就是那位弥赛亚。皮尔斯主教说,“他们那时就会记得,当我在他们当中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对待我的;就会承认我就是基督,就是奉主名来的那一位。因此,优西比乌告诉我们,当看到这毁灭时,有极多的人归信了基督信仰。”
● 一些人认为,我们主的话尚未应验,它们指的是末时。那时,犹太人在他们最后的大灾难之后,并且当基督在荣耀中再来时,将要“仰望他们所刺的那位”,并相信他。
● 我坚决支持最后这种观点。胜利进入耶路撒冷无疑是一个并不十分清晰的预表,表明基督终有一天会在耶路撒冷看到的荣耀。但是,在整个他第一次降临期间,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却没看见我们主并尊荣他为弥赛亚。但是,“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