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4
治好患水臌的人
1 安息日,耶稣到一个法利赛人的首领家里去吃饭,他们就窥探他。
2 在他面前有一个患水臌的人。
3 耶稣对律法师和法利赛人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
4 他们却不言语。耶稣就治好那人,叫他走了。
5 便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有驴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不立时拉它上来呢?”
6 他们不能对答这话。
背景:从这几章的研讨,我们可以感受到紧张的气氛逐渐升高,主耶稣毫不畏惧的指出人的罪,审判宗教领袖的自义,当然,仍然常看见主耶稣对弱势者的关顾。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课经文的内容。“安息日”主题的经文你记得在路加福音中有其他的记载吗?
2. 本段经文中,主问法利赛人的两个问题中指出了法利赛人哪些问题?
3. 参照经文 路6:3-5;6:9;13:15,16;14:5中,主耶稣反复强调的是什么?从这里你看到了神的心意是什么?主对法利赛人的提醒对今天的信徒有什么应用?
认识神:
阅读经文:
● 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提前 2:4-6 和合本)
● 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 15:22 和合本)
●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书 3:9 和合本)
归纳综合:
耶稣在安息日医治病人,用行动和询问回答法利赛人的挑战,指出法利赛人对受苦病人缺乏怜悯是因为那人对他们没有价值,律法成了法利赛人硬心的理由。
应用:
有时信徒不知不觉间也变得好像法利赛人一样,以为自己是恒常参与教会并遵守圣经教导的好信徒,但对别人的需要只有表面的关心,着紧于别人有没有去教会 ,却不会关心别人为何不去教会或对神疏离的真正原因。 一个对人只有律法而没有怜悯的信徒,还没有明白神的爱和神的义。 因着爱,神儿子超越人神的界限降世为人,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就是义的为不义的献上。 神要求人认定的,不是因守律法而产生的自以为义,而是认定神的义及被他称为义。(良友圣经学院)
在生活中有哪些借口妨碍了我们对人应有的同情心,我们的爱心是只爱那可爱的人或是与自身有关的人吗?
背景:从这几章的研讨,我们可以感受到紧张的气氛逐渐升高,主耶稣毫不畏惧的指出人的罪,审判宗教领袖的自义,当然,仍然常看见主耶稣对弱势者的关顾。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课经文的内容。“安息日”主题的经文你记得在路加福音中有其他的记载吗?
答案参考:
安息日,法利赛人的首领请主耶稣到家里吃饭,虽然我们不清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从经文中看起来他们是在窥探主。有一个患水臌的人(CEV:a man with swollen legs)来到主面前,(我们也不清楚是否有人故意安排)主不仅医治了这个人,而且就安息日救人是否符合律法,以及法利赛人自身的问题,主都给出了清晰的解答和提醒。
旧约守安息日的两个原因:
出埃及记20:10-11所说的记念神六天创造世界,
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 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埃及记 20:10-11 和合本)
以及申命记5:14-15所说的记念神领百姓出埃及,为了纪念神的拯救。
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的 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牛、驴、牲畜,并在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使你的仆婢可以和你一样安息。你也要记念你在埃及地作过奴仆,耶和华你 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因此,耶和华你的 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命记 5:14-15 和合本)
其他安息日相关经文:
● 路6:1-5 关于门徒在安息日掐麦穗吃是否合法,主对法利赛人的教训
● 路6:6-11主在安息日医治了手枯干的人
● 路13:10-17主在安息日治好了驼背的女人。
2. 本段经文中主问法利赛人的两个问题中指出了法利赛人哪些问题?
答案参考:
● 根据法利赛人的看法,摩西律法禁止人在安息日医病。 他们在窥探测试主,主却反问他们两个问题。首先,祂问:「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结果,「他们却不言语」,因为怎样答都不对。
● 若答「可以」,他们就破坏了律法,根据犹太拉比的规定,这当然是不可以的,只有在有生命危险之时,才可以在安息日治病。在这件事中,就算拖到日落之后,这个人也不可能会死。
● 若答「不可以」,就显出他们心肠硬,没有爱心。在另一方面,可以的意义有可能是指摩西律法从未禁止人这样治病,这禁令的来源是拉比对圣经的解释,公开坚持这种解释可能会被指责为对人类的痛苦漠不关心。
● 主再问第二个问题,揭露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多么可怜。论理,他们会说,犹太律法禁止在安息日,将掉在井里的动物救上来。但主问,如果掉下井的是你的牲畜,你难道不立即救牠吗?怜悯的法则排在摩西律法之前。主提醒宗教主义者他们重视宗教形式多于医治人,忽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需要,同时也提醒他们不晓得自已的信仰和行为的不一致。
● 你们中间谁有驴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不立时拉它上来呢?」也斥责他们对待他人,比对待自己的牲畜还不如。
● 主表明,神的目的是医治人。神要拯救人,使人与祂和好。所以,宗教的真义在于医治人,不在于形式和庆典,也不在于礼仪和规条。怜悯的作为在安息日是合理的。安息日是为了人的益处而设立的,他们的紧急事件处理方式正是为这个作见证,正如主怜悯的工作所作的一样。
● 耶稣针对的是法利赛人假冒为善的问题,是没有爱心的问题,许多教条已经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耶稣要一次次的冲击他们,改变他们。耶稣毫不惧怕法利赛人的挑战,希望挽回他们,改变他们许多错误的观念。神爱世人!爱法利赛人!
3. 参照经文路6:3-5;6:9;13:15,16;14:5中,主耶稣反复强调的是什么?从这里你看到了神的心意是什么?主对法利赛人的提醒对今天的信徒有什么应用?
答案参考:
● 主强调的是: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是为了叫人得益处,而不是叫人受伤害;是为了叫人长进,而不是让人受亏损。我们不可曲解上帝关于安息日的律法,以致侵害了仁爱、恩慈和人的真正需要。
● 神的心意是: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
● 信仰和实践的矛盾并非主耶稣时代犹太人的专利。今天许多人都会谈论「至高者」,他们承认祂却忽视祂;他们自称是基督徒,却拒绝成为基督要他们具有的样式;他们以「相信」这个信仰为满足,却没有耐心也没有勇气,去彻底实践这个信仰。想要通过救恩窄门的人,若不把这种半调子的宗教观念扬弃,就无法通过。
认识神:
阅读经文:
● 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提前 2:4-6 和合本)
● 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 15:22 和合本)
●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书 3:9 和合本)
归纳综合:
耶稣在安息日医治病人,用行动和询问回答法利赛人的挑战,指出法利赛人对受苦病人缺乏怜悯是因为那人对他们没有价值,律法成了法利赛人硬心的理由。
应用:
有时信徒不知不觉间也变得好像法利赛人一样,以为自己是恒常参与教会并遵守圣经教导的好信徒,但对别人的需要只有表面的关心,着紧于别人有没有去教会 ,却不会关心别人为何不去教会或对神疏离的真正原因。 一个对人只有律法而没有怜悯的信徒,还没有明白神的爱和神的义。 因着爱,神儿子超越人神的界限降世为人,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就是义的为不义的献上。 神要求人认定的,不是因守律法而产生的自以为义,而是认定神的义及被他称为义。(良友圣经学院)
在生活中有哪些借口妨碍了我们对人应有的同情心,我们的爱心是只爱那可爱的人或是与自身有关的人吗?
路14: 1-6
1.耶稣到……法利赛人……家里:旅馆或接待外出客旅的地方,在我们主那个时代无疑比现在更少见。因此,招待客旅的义务常常落在村庄或城镇的官长身上。
● 斯泰拉认为,我们主之所以去到这个法利赛人家中,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这家的仆人受益,因为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听到真理。斯泰拉指出,在他那个时代,西班牙国内的仆人由于按照自己的主人吩咐在主日工作,所以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听到布道。
1.1安息日……吃饭:莱特福特说,“犹太人在安息日摆设的宴席通常要比在其他日子摆设的更丰盛;而且在他们自己看来,这是出于宗教和虔诚的目的。”他还引用拉比作者的著作来证明这一观点。
2.在他面前:有人认为,这个患了水臌的人自己凭着信心来到“基督面前”,希望主会看到他并医治他。有人则认为,这个人是被敌视我们主的人故意放在这里的,为要在我们主前进的路上设下陷阱,好抓住把柄来控告他不守安息日。
3.回答说 :应当指出,圣经没有告诉我们这里说了什么,或者说,这些律法师和法利赛人到底说了什么。然而,我们在这里和第 5节中读到,我们主“回答说”。很显然,他是对他们的想法作出回答。
● 惠比评论说,“在诸如此类情况下,对某些内心想法或思考,或某些表达他们对主情感的行为,都会有所回应。”这一评论同样也适用于《马太福音》22:1,11:25;《路加福音》5:22, 7:39-40;《马可福音》14:48。
3.1安息日治病:应当指出,我们主似乎经常故意选择安息日来施行怜悯性的神迹。参见《马可福音》1:21;《路加福音》6:6,13:10;《约翰福音》9:14。
5.有驴或有牛:斯泰拉在对这节经文所做的注释中,严厉责备了他那个时代的主教们。他斥责他们更关心给他们拉设备的马和骡子,而不是教区中那些有病的、穷乏的、有需要的人。他指出,他们与约伯很不同——约伯失去了牛和骆驼时,没有撕裂自己的衣服;但是当他的儿子和女儿死去时,他撕裂了衣服。
5.1立时:这个词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译成“立即”。这表明在救出牛和驴的性命时,并没有丝毫耽延;照样,在安息日给人治病或行善时,也应该没有耽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