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4
大筵席的比喻
15 同席的有一人听见这话,就对耶稣说:“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
16 耶稣对他说:“有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客。
17 到了坐席的时候,打发仆人去对所请的人说:‘ 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
18 众人一口同音地推辞。头一个说:‘ 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请你准我辞了。’
19 又有一个说:‘ 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请你准我辞了。’
20 又有一个说:‘ 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21 那仆人回来,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家主就动怒,对仆人说:‘ 快出去,到城里大街小巷,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
22 仆人说:‘ 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经办了,还有空座。’
23 主人对仆人说:‘ 你出去到路上和篱笆那里,勉强人进来,坐满我的屋子。
24 我告诉你们: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 ”
1. 本段第16节经文中主说的 “大筵席 ”,是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教训?强调了什么真理?
2. 18~20节耶稣很幽默地提到哪几种推辞的人?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的重点是什么?使人不能进天国的原因有哪些?而实际上谁又会进神的国呢?
3. 为什么要 ” 勉强人进来 “? 这段10节经文对今天的世界有什么警示?
认识神:
阅读经文:
● 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 (罗 9:25-26)
● 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 1:14-16)
●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 3:16)
归纳综合:
世上的事务会占据人心,蒙蔽心眼,有失去救恩的风险。
对今世的贪恋和过度关注,使人缺乏意愿来回应神,跟随耶稣。把神摆在第一位,谦卑的看到自己不配以及神邀请的恩典,并且回应神的邀请,才能得享天国宴席。生活的忙碌或世务会分散我们最应该优先回应的事,就是神的邀请。
神的救恩是给所有人的,包括被这世界遗弃的。天国的邀请是神的恩典,受邀而不接受的会失去这个恩典。
应用:
我们是否将神放在生命第一位,还是其他?是什么阻碍我们回应神跟随耶稣?财产,职业,家庭?我们是否应用了所学的圣经知识?是否意识到自己不足,有限,无力自救?是否意识到神的邀请和恩典是多么宝贵?
有地位,事业,财富的,人生顺利的,可能更加难接受福音。人必须谦卑,才有可能受教。让神主导我们的时间,价值观,金钱,困境应对和人际关系,祂是我们一切的中心,凡事为神而做。
神要我们 ”勉强人进来”,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救人。
路14: 15-24
注释(莱尔)
15.在上帝国里吃饭的有福了:说这句话之人的动机及其真实品格,我们只能推测。
吉尔认为,这人很可能是一个犹太人,心中充满了常人所持的那种在弥赛亚国度中宴饮的粗浅概念。他援引拉比的著作说,“犹太人认为,上帝那时会摆设丰盛的筵席。除了饼(即他们所谓的国度饼)以外,还会有各种肉、鱼、家禽、美酒,以及各种美味蔬果。他们特别谈到会预备好一头大公牛,或许就是《约伯记》中那只大河马。还有鳄鱼被预备妥当。此外还有一只称为席兹(Ziz)的巨鸟,如同山一般大。还有从创世以来保存下来的陈酒,以及伊甸园的果子,那时都要陈列上来。”我详细引述这段引文,举例证明拉比的作品中包含毫无价值的内容。
我自己无法像某些人那样,看出这个人是一位信徒,甚至是一个敬虔的人。在我看来,这个人所说的话,似乎仅仅表明人的一种模糊的愿望。这个人认为当同伴在谈论宗教事物时,恰当的作法是谈一些宗教话题。施蒂尔对此有明确的阐述。由这句话产生的这一比喻的整个基调,在我看来,无法与这句话得到称赞这一想法调和。
16.有一人摆设大筵席:这一比喻和《马太福音》中记载的比喻(太22:2)极为相似。然而很明显,这两个比喻截然不同,而且是在不同场合讲的。
无疑,这个比喻的主要目的在于表明犹太人的邪恶和不信,以及外邦人蒙召代替了他们。犹太人首先蒙上帝将基督赐给他们,当他们拒绝了这一赏赐之后,他们就被砍下来,这一应许就赐给了外邦人。然而,这一比喻显然是指教会各时代中福音赐下的历史,及其所受到的待遇。
17. 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这句话是指,整个救赎工作已经完成了。福音在基督从死里复活之后,已经传给了犹太人和外邦人。那时,而且只有到了那时,才可以真正说“样样都齐备了”。
18.一口同音地推辞:那些受邀之人提出的各种借口,是为自己自绝于基督福音邀约进行开脱的各种世俗理由。应当指出,这里提到的所有事情本身都是合法的。
我买了……必须去看看:斯泰拉从这一表述中,看到了世俗之人愚拙的一个例证。他们将自己的时间、心思和精力都花在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其真正价值的东西上。人若有智慧,就会说,“我本该首先看看那块地,然后再买地。”
20.我才娶了妻:罗马天主教作家没有忽略从这一表述中得出赞成独身不婚的论据。然而,他们完全不明白经文的意思。由此类推,我们也可以证明买牛或买地,比积攒钱财而不花钱更有罪。他们忽略了这一比喻的精华,即那毁灭很多人灵魂的东西,与其说是公然违反上帝的律法,倒不如说是对那些合法和无害之事过分关注。很少有哪些真理被人如此彻底忽略。
21.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这似乎教导了传道人的职责。他必须向天上的主汇报,他取得了怎样的果效。
家主就动怒:很明显,绝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这句话,把它当作上帝易怒的证据,因为这位摆设盛宴的主,他的筵席遭到鄙视。然而,这句话教导我们,拒绝福音很是惹动上帝愤怒。此外,我们绝不能忘记,“他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上帝。”
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这几个词描述的主要是外邦人,与犹太人相比,他们恰恰处在这种悲惨景况中。其次,它们描述的是作为福音对象的所有罪人。他们觉察到自己的罪,认识到自己的属灵需要和贫穷。
22.还有空座:这一表述似乎表明,上帝一方拯救罪人的意愿,要远比罪人一方得救的意愿更强烈;也表明上帝所赐的恩典,远超人愿意领受的。
本格尔评述说,“无论是自然,还是恩典,都无法忍受一种真空状态,或者说空虚状态。”
23.勉强人进来:对这句话的解释必须慎重。它并不允许使用任何强迫或强力手段使人接受福音。更不允许人因宗教观点不同而采取任何不宽容或迫害的举动。
主教皮尔斯说,“通过说理,而非使用强力来勉强他们。这个比喻的本质明确表明了这一点。这是他们受邀参加的一次盛宴。”
被译成 “勉强、强迫”的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九次,其中有四处被译成 “约束”。即《马太福音》14:22、《马可福音》6:45、《使徒行传》28:19、《加拉太书》6:12。 从这些经文来看,显然这个词并不一定是指动用武力或任何暴力行为。
艾尔福认为,“勉强进来”这句话中,有可能“暗指婴儿洗礼”,这在我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
24. 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这一表述主要指犹太人。他们因为拒绝基督的福音,就被暂时砍下来,直到上帝愿意重新将他们接上为止(罗11:23)。其次,它表明一个令人悲哀的真理,关涉我们当中那些拒绝福音真理的人。他们有时会被上帝任凭,上帝听任他们陷入某种弃民心态中。人拒绝真理,会使上帝极其不悦。我们主论到哥拉汛和伯赛大的话应该被常常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