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4
做门徒的代价
25 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他转过来对他们说:
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爱我胜过爱 ” 原文作 “ 恨 ”。);
27 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28 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
29 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
30 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
31 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吗?
32 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
33 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34 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
35 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适,只好丢在外面。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1. 本段第26节经文中,主说的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是指什么?强调了什么真理?
2. 本段第27节经文中,主说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背着自己十字架是什么意思?
3. 主耶稣通过盖房和打仗的比喻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教诲?这两个比喻如何说明跟随祂要抛下所有一切?
认识神:
阅读经文:
● 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可福音8:34)
● 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马可福音9:50)
●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歌罗西书 4:6)
● 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建造。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哥林多前书 3:10-15)
归纳综合:
耶稣教导跟随祂的门徒要爱主胜过亲情和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先后顺序,是一个顺服在神的主权下,顺服于神的带领, 及相信祂的供应,甚至愿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预备承受牺牲和苦难。祂用盖楼和打仗的比喻提醒人们,要先计算抛下所有一切随祂的代价,否则就将半途而废无益处。最后,盐怎么会失去味道或功能呢?那些想要成为门徒,但不能完全委身神旨意的人,不将对神的忠诚凌驾于其他一切关系和社会价值的人,不能成为门徒。
应用: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家庭、事业、金钱等绑住,耶稣提醒我们,跟随祂必须把祂放在首位。如果家人反对我们的信仰,该如何平衡孝敬父母与忠于基督?遇到利益冲突时,我们愿意为了信仰放弃不合神心意的选择吗?
● 信仰不是轻松的道路,而是需要坚定委身。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自己愿意付出多少来跟随主?如何在时间管理、财务奉献、事奉参与上,真正投入,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承诺?
● 我如何在家人、职场、教会中成为 “ 有味道的盐 ”?
1. 本段第26节经文中,主说的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是指什么?强调了什么真理?
答案参考:
耶稣此时正要前往耶路撒冷,很多人以为弥赛亚国度即将实现,因此很多人和耶稣同行。其中存着不同的心来跟随耶稣,有要吃饼得饱的,有要看神迹奇事的,有要混个一官半职的,等等。耶稣不满足于人数的多少,耶稣更在乎这些人的质量。因此主耶稣提出了作门徒的第一代价,就是凡跟从他的人一定要爱他,超过对他们至近至亲之人的爱,甚至还要付上自己的生命。他的意思不是说我们不要爱家人,而是以耶稣为第一优先,把其他一切的人放在第二。
在1-24节耶稣大筵席的比喻中,表明天国的筵席邀请了很多人,但人们因为世俗家庭的缠绕不愿赴宴,只有那些一无所有的,被遗弃的群体来了。从这个意义上,家庭和社会事务成了属灵的阻碍。耶稣提出了作门徒的要求,门徒的身份认同不是建立在家庭关系中,门徒要「恨」,不是说情感上厌恶,而是放弃所依附的关系,不按照祖先的血统和社会地位来建立自我身份,而是要以顺服神,来重新塑造身份。所谓的父母、兄弟、姐妹,不只是我们寻常人所认为的一种伦理关系、血缘的关系或血亲的关系,不只是因为血亲的关系结成的纽带,还要有与神的关系,与耶稣的关系,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纽带,把爱神放在第一优先,顺服神的主权下,顺服于神的带领。
2. 本段第27节经文中,主说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背着自己十字架是什么意思?
答案参考:
背着自己十字架是作门徒要付的第二个代价。耶稣用这个比喻说明跟随祂的人必须愿意承受困难、逼迫,甚至生命的代价。随时准备做最大的牺牲,面对最严苛的逼迫。不但是为了神而舍己,甚至面对最大的羞辱,如同十字架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羞辱,极刑的象征,意味着痛苦和牺牲。门徒的生活并非轻松,而是充满挑战,需要坚定不移的信靠他,跟随他。
门徒的生活方式就是「背起十字架」,不再追求世俗的社会地位,不再试图通过积累财富和建立人际关系来确保未来,而是认同耶稣,并认同将要被钉十字架的苦难中的耶稣。
朋霍费尔说:“十字架被放在每个基督徒身上,每个人必须经受的基督的第一个苦难,就是让他放弃与这个世界的牵连,人与基督相遇的结果,就是旧人死去。当我们开始做门徒时,我们在与基督一同死亡中归附基督,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死亡。........是在耶稣基督里死去,是根据他的呼召让旧人死去。”
3. 主耶稣通过盖房和打仗的比喻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教诲?这两个比喻如何说明跟随祂要抛下所有一切?
答案参考:
因为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就要撇下所有。主耶稣在此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为何跟随祂要抛下所有一切。这是门徒要付的第三个代价。
第一个比喻 :盖房子的人可以选择盖或不盖,他所要算的是建造的代价,而没有预备好所要付出的代价,就开工,只能是打了地基,却不能成功。属地的工作要付代价,跟随耶稣,进神的天国就更要付出代价。
第二个比喻:打仗的比喻是如君王在战争前要评估自己的实力。若无预备,不自量力的去攻打远强于自己的敌人,只会一败涂地。属地的争战是如此,属灵的争战更是如此,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属灵的争战当中失败的原因。
当我们撇下所有的时候,跟随耶稣,也就撇下了陷入罪中的老我,也就可以完全地依靠耶稣,不再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建造房屋。也不再依靠自己的血气去争战,而是依靠基督成就神的事工,胜过这个世界。
爱德华兹也指出,门徒身份不仅仅是“舍弃”,更是“给予”与“领受”并存的生: “人必须舍弃一切(v. 33;参 18:29;亦参 5:11;9:23),但也将承受一切(12:22-32;14:11;18:30);人必须将一切给予他人(10:38;22:10-12;太 25:35-36),但也要被委托管理主人的财物(12:44)。人必须来到主面前并服事他(v. 26),但主也要来到门徒面前并服事他们(12:36-37)。……并非所有人都被召唤以相同的方式成为门徒。但无论呼召如何,每个人都必须完全、毫无保留地归向耶稣”**(2015, 429)。
认识神:
阅读经文:
● 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可福音8:34)
● 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马可福音9:50)
●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歌罗西书 4:6)
● 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建造。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哥林多前书 3:10-15)
归纳综合:
耶稣教导跟随祂的门徒要爱主胜过亲情和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先后顺序,是一个顺服在神的主权下,顺服于神的带领, 及相信祂的供应,甚至愿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预备承受牺牲和苦难。祂用盖楼和打仗的比喻提醒人们,要先计算抛下所有一切随祂的代价,否则就将半途而废无益处。最后,盐怎么会失去味道或功能呢?那些想要成为门徒,但不能完全委身神旨意的人,不将对神的忠诚凌驾于其他一切关系和社会价值的人,不能成为门徒。
应用: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家庭、事业、金钱等绑住,耶稣提醒我们,跟随祂必须把祂放在首位。如果家人反对我们的信仰,该如何平衡孝敬父母与忠于基督?遇到利益冲突时,我们愿意为了信仰放弃不合神心意的选择吗?
● 信仰不是轻松的道路,而是需要坚定委身。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自己愿意付出多少来跟随主?如何在时间管理、财务奉献、事奉参与上,真正投入,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承诺?
● 我如何在家人、职场、教会中成为 “ 有味道的盐 ”?
路14: 25-35
25. 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耶稣想要百姓意识到,他们有必要省察自己跟从他的决心。他正在迈向十字架上受死的途中。他最终会独自在园中,然后被捕和受审,每个人都真的离弃他了。
26.若不爱我胜过爱:原文是“若不恨” 有人认为“恨恶”其实是爱少一点的意思,或者以耶稣为第一优先,而不是亲人和自己,耶稣强调作他门徒是一个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因为需要牺牲、付出代价。第一方面的代价是要把自己和亲人放在较次要的位置,让耶稣成为生活的第一优先。
27. 背着自己的十字架: 准备去被钉十字架,随时准备做最大的牺牲,面对最严苛的逼迫。 不但是为了神而舍己,甚至面对最大的羞辱,如同十字架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羞辱。
28.要盖一座楼:自然会让我们想到一种金碧辉煌的建筑,超过我们主的听众在这种场合下可能想到的建筑。显然,当时人们常常建造的这种楼,可能是以轻便材料建成,好让那些看顾葡萄园或羊群的人居住。而且,这些楼建造得相当高,好让人视野更开阔。
31.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吗:明明只有一万人,怎么可能打得赢二万人的军队呢?但是,根据旧约圣经所记载的战争,一场仗的得胜,从来都不是因为兵多、装备多,乃是在乎耶和华的介入和保守。进入迦南地的各战争、士师记内所录得的每一场胜仗,都是以少胜多。这就证明,原来跟随主、背十字架就是这样的经历和体会。
33. 撇下:这个词的希腊文更多时候被译为“告别”或“离开”。这句话显然是指,一个人若不能为了主的缘故,在有需要时随时准备舍弃一切来面对任何敌人,并做出任何牺牲,就不能做基督的门徒。
34.盐若失了味:这个著名的严肃话题,至少有三次见于福音书中不同的场合(另两处见太5:13;可9:50)。这段经文中的属灵教训被人大大忽视。作恶抵挡光照和真理,以及屈服于悖逆思想的可能性,并没有受到传道人足够重视,也没有引起听众思考。人们似乎忘了,有件事就如同不得赦免的罪,就是盐一旦失了味,就不能再调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