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5
迷失的羊
1 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
2 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
3 耶稣就用比喻说:
4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
5 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
6 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7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
失钱的比喻
8 或是一个妇人有十块钱,若失落一块,岂不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吗?
9 找着了,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10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
1. 本段经文1-2节中法利赛人和文士反对耶稣和罪人一起吃饭,针对他们的抱怨,耶稣用失羊和失钱的比喻来解释他的行为,他想强调的是什么?这些罪人挨近耶稣,听他讲道表明什么?
2. 耶稣在1-7节失羊的比喻中表达的重点是是什么?法利赛人和文士本应做好牧羊人,他们属灵光景如何?对现今的领袖有何鉴戒?
3. 本段经文8-10节中失钱的比喻强调了什么?1-10节耶稣为何,如何接纳罪人?什么是悔改?如何应用?
认识神:
阅读经文:
●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 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 2:8-9 和合本)
●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 1:9 和合本)
●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4 和合本)
●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 10:11 和合本)
归纳综合:
指控耶稣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事实上他们与税吏和罪人一样的失丧。这两个比喻说明耶稣正实践祂来到世上的目的,祂接待罪人与他们吃饭,因为神确实是寻找失丧的人,法利赛人从来没有想像过神会是这样子的。路 19:10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应用:
● 我们是否是被耶稣寻到的罪人?我们是否悔改归向神,让神和天使喜乐和满足?
● 我们是否明白天父的心意,如同一位好牧人一样,也去寻找是丧的羊群?接下来一周,你会如何去找失丧的羊群?
1. 本段经文1-2节中法利赛人和文士反对耶稣和罪人一起吃饭,针对他们的抱怨,耶稣用失羊和失钱的比喻来解释他的行为,他想强调的是什么?这些罪人挨近耶稣,听他讲道表明什么?
答案参考:
● “上帝愿意付出极大的努力,并且极其喜悦地寻找和恢复罪人归向自己。耶稣想强调的是,上帝不是少数人的上帝,不仅属于智慧人或自以为追求上帝的人。他是一位寻找、发现并关爱罪人的上帝。”(Bock 1996, 1295)
● 神看人跟人看人很不同,人往往看到别人的问题而忽略了自己的,所以只会批判别人,忘记了自己也是灵里贫乏、满有罪污、需要悔改和蒙神拯救的。神却看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所以他竭力寻找一切失丧的人,也为人的回转和悔改而欢欣。
● 神并不是消极地等候罪人来到祂面前,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他们。
● 这两个比喻都强烈表明基督愿意拯救罪人之心。基督的爱是活泼的、付诸行动的爱,是一种舍己的爱。是一种深沉、大有能力的爱。
● 我们务要竭力对基督的大爱有所认识。这爱实在是过于人所能测度。这是难以言说、无法测度的爱。若我们要在今生享平安,在永恒中得荣耀,就必须让自己的灵魂完全安息在这大爱上。若我们倚靠基督对我们的爱,就是在磐石上建造了。
● 上帝接纳罪人的意愿是无限的。不管一个人多么邪恶,当他转离自己的恶行借着基督来到上帝面前,就会蒙上帝悦纳。上帝不愿罪人死在自己的罪中,乃愿人人悔改。
● 耶稣接纳这些社会边缘人,与他们一同吃饭(2节)。法利赛人称这些人为“罪人”,但从经文来看,他们实际上正在靠近耶稣并听从他,这正是真正门徒的特征(参路加福音8:8, 15, 18, 21)。“听从”(ἀκούω)意味着愿意顺服(Perrin 2022, 300),这表明耶稣与那些愿意悔改并遵行他话语的人同席。
2. 耶稣在1-7节失羊的比喻中表达的重点是是什么?法利赛人和文士本应做好牧羊人,他们属灵光景如何?对现今的领袖有何鉴戒?
答案参考:
迷羊的找回,明确被解读为“悔改”:
● “耶稣没有直接声明,而是默认地假设,迷羊的恢复是因着牧羊人的努力,而罪人的恢复是借着悔改。”(Green 1997, 575)
● 要照着我们的本相来呼求他,不要为自己辩解,不要作无益的耽延。基督必会满有恩慈地接纳我们,白白地赦免我们,并赐给我们永生。他是一位“接待罪人”的主。我们不可因未呼求他以致失丧,倒要呼求他好叫我们得救。
耶稣邀请听众认同牧羊人的行动,实际上就是邀请他们认同上帝对罪人的渴望和拯救:
● “尽管牧羊人代表着上帝的心意,但门徒们也应当有同样的态度。”(Bock 1996, 1301)
● 此外,比喻中关于羊与牧羊人的形象,可能有意呼应以西结书34章,在那里上帝责备以色列的领袖未能尽职,使百姓四散。因此,作为当时领袖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因反对耶稣的接纳行为,实际上正处于被上帝审判的位置(Green 1997, 574-575)。
● 法利赛人和文士对耶稣的论断(特别是他们不满耶稣对罪人的接纳),反映他们不明白神的旨意。信耶稣的人大多常常省察自己的过犯,少有对自己是义人感到自豪。蒙恩得救,不过是被神宣告为义而已,并不是因为自己能行出义来,所以这些法利赛人和文士的属灵光景并不乐观。
3. 本段经文8-10节中失钱的比喻强调了什么?1-10节耶稣为何,如何接纳罪人?什么是悔改?如何应用?
答案参考:
与第7节一样,路加再次强调“神圣的喜乐”:
● 7节:“天上也要为一个罪人悔改欢喜。”
● 10节:“神的使者面前也要为一个罪人悔改而欢喜。”
● 当我们竭力地寻回那些悔改的人,所产生的欢喜不单是地上的人能分享得到的,更是天上的使者也要为此欢喜快乐。
1-10节解释了耶稣为何接纳罪人:
● “耶稣并非认同罪人的罪,而是与他们建立关系,鼓励他们认识神,并呼召他们悔改。上帝的国度是为那些承认自己需要神的人预备的,耶稣就是指引道路的那一位。”(Bock 1996, 1304)
什么是悔改?悔改是属于一群深觉自己不配的人。自觉不配才称得上是悔改;自觉比起他人了不起的人,不是真的悔改。
一个当教导、牧养的领袖,从来都不应自高地去痛斥他人的不是、以拥有绝对的真理自居。反之,他能够谦卑下来,甘于与罪人一起,领受悔改的真谛,并邀请罪人同心悔罪,归向上帝,叫主欢喜。
认识神:
阅读经文:
●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 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 2:8-9 和合本)
●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 1:9 和合本)
●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4 和合本)
●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 10:11 和合本)
归纳综合:
指控耶稣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事实上他们与税吏和罪人一样的失丧。这两个比喻说明耶稣正实践祂来到世上的目的,祂接待罪人与他们吃饭,因为神确实是寻找失丧的人,法利赛人从来没有想像过神会是这样子的。路 19:10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应用:
● 我们是否是被耶稣寻到的罪人?我们是否悔改归向神,让神和天使喜乐和满足?
● 我们是否明白天父的心意,如同一位好牧人一样,也去寻找是丧的羊群?接下来一周,你会如何去找失丧的羊群?
路15: 1-10
1.都挨近:这个词的希腊文字面意思并非指某一具体时间的某次具体行动。故此只能将其译为 “ 他们正在靠近 ”。艾尔福译为 “ 忙着接近 ”,或 “ 一直在围着他 ” 。应当注意,这一章的开头紧接着上一章的内容。
我们应当留意,这句话反映出我们主的风范,也就是平易近人及亲和力。他不是一个会让人望而却步的人。这种风范乃是一种极大的恩赐。
众税吏和罪人:“众” 或 “所有”,显然表明我们主当时身处 “众人、所有人” 中。
应当指出,没有哪一位福音书作者像圣路加这样,就我们主怜悯罪人举出这么多实例。有充分理由推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异教徒归信基督教,这卷福音书正是专为他们而写。注意,除了本章以外,还可参考《路加福音》18:10,23:34、43。这些段落都是《路加福音》特有的。
2. 私下议论说:这里的希腊文除了本节经文之外,仅出现在《路加福音》19:7,字面意思是“极尽抱怨之能事”,或整个过程中都在“不断窃窃私语”。
这个人接待罪人:这句话值得仔细留意。它乃是理解整章内容的关键。深入思考这一点,会为解读以下这三个比喻带来启发。这些法利赛人指责我们的主 “接待罪人” 。我们主回答说,实际上,他们批评的这件事,正是他到地上来要成就的事,也是一件他不以为耻的事。他来为罪人所做的,恰恰就是那位牧羊人为迷失的羊所做的,是那位妇人为失去的一块钱所做的,也是那位父亲为浪子所做的。而那些私下议论他的仇敌,却正像这位浪子的兄长一样。
我认为牢记这一点对理解这一章经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对此缺乏考察,解经家们才会对这一章中的三个比喻作出千奇百怪的解释。这三个比喻的目的是相同的。虽然这三个比喻都是在展现基督对罪人的大爱与怜悯,但却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的。我赞成本格尔的观点,认为迷失的羊代表蠢笨、愚拙的罪人,丢失的银钱代表对自己完全无知的罪人,而小儿子则代表鲁莽任性的罪人。但我也认为,寻找那只迷途羔羊,寻找那块银钱,还有跑去迎接浪子的那种大爱,表达的都是基督的大爱。我不同意以下观点:认为这三个比喻指的是三一上帝中三个位格的作为。我不赞同本格尔、艾尔福和施蒂尔的观点,他们认为那位“妇人”代表圣灵。安波罗修和华兹华斯认为她代表教会,对此我也不敢苟同。以上这类想法都与我们主在讲述这三个比喻时的本意格格不入。透过这三个比喻,我们主真正的意思是说:“你们指责我接待罪人,我并不因此羞愧。我的确接待他们。我到世上来,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若你们想知道我对罪人的心意,就要留意牧人怎样寻找迷失羔羊,妇人怎样寻找丢失的银钱,还有慈父怎样接纳浪子。从这三个例子所展现出的爱中,你们就会看到我爱罪人的记号了。”
4.你们中间,谁:对于本节经文和随后两节经文,我必须摒弃许多解经家强加在这一比喻上的寓意。比如一百只和九十九只、旷野、牧羊人将迷失的羊扛在肩上、家、朋友和邻居,这一切在我看来,都只是这一比喻中的次要因素,不过是为了说明一个伟大的真理,也就是基督对罪人深深的舍己之爱,以及他乐意拯救他们。
这一比喻的意象优美、适切,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主在《约翰福音》10章称自己为“好牧人”,以赛亚在《以赛亚书》53章中预言说,“我们都如羊走迷。”
7. 我告诉你们:在这节经文中,主没有继续使用比喻的语言,而是直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伟大真理。
也要这样:该词的希腊文在第10节中被译为“这样”或“也是这样”。
在天上……欢喜:一直以来都有人认为,这句话中使用的将来时态,表明我们主所说的是审判的日子,那时,蒙恩得救的灵魂被以极大的喜乐呈现在父上帝面前。然而我却看不出这种意思。我相信,我们主仅仅是指,在教会历史上的任何时候,当某个罪人悔改时,不管地上的法利赛人如何议论,天上都会为此欢喜快乐。
一个罪人:这句话表明,一个人的灵魂在上帝眼中极为宝贵。它似乎也推翻了某些人的观念,即认为这只迷失的羊代表由选民组成的整个教会,或这个蒙恩得救的世界。
有些人在讲道和教导的服侍中,因为取得的成就很小,就沮丧或失意,他们应当常常思想这句话,以及第10节中与之平行的话。关于一个人灵魂的价值,人们思考得并不够。
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这一表述很不寻常,在解经家当中产生了很大分歧。人们对此提出五种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它是指从未犯过罪的天使。
有人认为,它是指从此不会再犯罪、已经得了荣耀的圣徒。
有人认为,它是指那些活着的圣徒,他们没有失去经由洗礼得着的清洁。
有人认为,它是指其他世界的居民,他们没有像人这样堕落。
有人认为,它是指像法利赛人那样的人,他们自以为公义正直,不需要悔改。
我相信最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而其他观点则站不住脚。支持这种观点的经文有《路加福音》5:32,16:15,18:9;《马太福音》9:13;《马可福音》2:17等。
8.或是一个妇人:我们应当在前两个比喻中注意到,我们主用来说明真理的例子人们再熟悉不过了。一个牧人,一个妇人,被他用来向我们传达他对罪人的眷顾。
不管是对本节经文,还是对随后一节经文,我都会坚持在论及前一个比喻时所表达的观点。我不接受把寓意强加给经文的作法。在我看来,这位妇人、十块钱、点着的灯、打扫屋子、朋友邻舍,都不过是这个比喻中的次要因素而已,目的是为了教导人们一个伟大真理,即基督眷顾罪人,并乐意拯救他们。
许多解经家认为,一块 “银钱” 具有丰富的含义,预表罪人。他们认为印在硬币上的形象,正是上帝形象的重要标记,人类最初就是按照这一形象受造的。有关这一观点的影响力,可参阅奈斯(Ness)的著作《新约圣经的历史和奥秘》。
10. 在上帝的使者面前……欢喜:这似乎说明,罪人的救恩乃是一件天使非常感兴趣的事,而且天使仔细察看了每个得救之人的失而复得。应当记得,承认这一点并不等于认为天使对我们的灵魂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