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7
治好十个麻风病人
11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
12 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风的迎面而来,远远地站着,
13 高声说:“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
14 耶稣看见,就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
15 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
16 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人是撒玛利亚人。
17 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
18 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神吗?”
19 就对那人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简介
路加以这一神迹故事(17:11–19)开始,再次引起读者对耶稣旅程的注意。耶稣沿着撒玛利亚与加利利的边界移动。
耶稣正往耶路撒冷去,这并不是一条直线的行程,而是一段命运般的旅程。在旅途中他与门徒同行,他一直在路上培育他们,使他们成为属于神国、为神国而活的群体。
途中,他的行程被一群患大麻风的人打断。在这些被耶稣医治的大麻风患者中,那位撒玛利亚人表现出了感恩,以及对神荣耀的承认——并且显明了信心。这正是面对如此恩典的拯救行动时,理应作出的回应。
问题
1. 十个麻风病人远远的高声呼求耶稣的怜悯,耶稣回应他们的呼求,这对我们的祷告有什么启发?
2. 耶稣没有触摸这十个麻风病人,也没有说你们的病好了,只是吩咐他们把身体给祭司查看,结果,当他们顺从时,他们被洁净了。试讨论他们顺服的行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 十个麻风病人得了医治,只有一个撒马利亚人回来感谢耶稣,试分析思考怎样才能更多感恩?试体会讨论耶稣的怜悯心肠和他的服事对象。
4. 十个麻风病人可以说都有某种信心,回来感谢耶稣的撒马利亚人的信心有什么特征?耶稣17节的问题的对象是门徒,门徒和耶稣一同经历了这个事件,这个外族人的回来的感恩和敬拜,和其他9个人(很可能包含犹太人)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 神。(腓立比书 4:6)
● 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 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 5:16-18)
●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 神所赐的;(以弗所书 2:8)
●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 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埃及记 34:6)
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诗 50:23)基督是看重感恩的。我们的感恩 也是信心的表达,说明我们认识到神的良 善和恩典。
应用
● 我们平时有没有记得常常数算神的恩典? 今天在什么事情上我们可以向神感恩?
● 人是否在经历恩典后,期盼的只是困局得到解决,而非全心归向真神吗?
1. 十个麻风病人远远的高声呼求耶稣的怜悯,耶稣回应他们的呼求,这对我们的祷告有什么启发?
答案参考:
● 麻风病人是真正的、发自心灵的、务实的祷告,一个人若发现自己患了灵魂的疾病,很快就能学会祷告。这些长大麻风的人所发出的呼喊形成了一种祷告。那是呼救的要求。
● 祷告软弱无力、漫不经心、不冷不热,是对自己需要的意识远不够深入,认识到了自己灵魂的景况,就像这十个患了大麻风的人看到自己的身体景况一样,他们的祷告就会好得多。
2. 耶稣没有触摸这十个麻风病人,也没有说你们的病好了,只是吩咐他们把身体给祭司查看,结果,当他们顺从时,他们被洁净了。试讨论他们顺服的行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案参考:
● 耶稣考验他们的信心,要求这些人像已经得了医治一样去行动。
● 大麻风病人得医治,这个故事先假定了他们愿意相信耶稣,并遵行他所指示的(与王下五10~12乃缦的反应相反)。
● 当顺服去行时,帮助就临到人身上,伴随着耶稣的这些话,医治效力就出现了。当这群被病痛折磨的人遵他的命令而行,医治就临到他们。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
● 我们需要单纯、孩子般地顺服基督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语的智慧。认真读经,努力祷告,是基督要我们尽的义务。热爱生命,就必须照这些吩咐去行,顺服之路上,基督才会与我们相遇并祝福我们。
3. 十个麻风病人得了医治,只有一个撒马利亚人回来感谢耶稣,试分析思考怎样才能更多感恩?试体会讨论耶稣的怜悯心肠和他的服事对象。
答案参考:
● 感恩的态度可能在犹太人中并不总是出现,尽管按理他们应比撒玛利亚人更能意识到这一义务。九个人没有回到耶稣面前表示感谢,这显示出他们把上帝的恩典视为理所当然。当我们把生活中的福分视为神的恩典时,它会使我们变得更温和、更感恩。
● 我们务要为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罪性、罪疚和不配献上祷告。毕竟,这才是感恩之心真正的奥秘所在。只有每天感到自己亏欠了神恩典的人,每天记得自己什么也不配得,才会每天称颂神,赞美神。感恩如花,若非深深扎根在谦卑土壤中,就绝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
● 我们总是祈求多于赞美,总是祈求从神那里得着一些什么,而不是为我们已经得着的恩典来感谢他。在我们这一方,总是充斥着诸般的抱怨和不满。我们务要每天祷告,求神赐下一颗感恩的心。赞美正是我们在地上蒙福的源头。
● 懂得感謝神的人,就是真正明白神恩典的人。
● 耶稣的怜悯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但人必须承认神借着耶稣所成就的作为;信心必须伴随感恩。故事并不必然意味着其余九人缺乏信心;关键在于,他们的信心是不完整的,因为它没有转化为感恩。
● 耶稣充满怜悯的形象,是这里的一个关键主题。凡向他伸出手的人,他都持续服事,没有一个被拒绝。当人呼求怜悯时,耶稣就施予怜悯。
● 这段故事中另一个重要点,是看谁得到了帮助。耶稣伸手向那些被视为局外人的人,尤其是那些常被别人放弃的人。有时候,神跨越社会或种族的界限,以提醒我们他的恩典是为所有信靠耶稣的人而预备的。
4. 十个麻风病人可以说都有某种信心,回来感谢耶稣的撒马利亚人的信心有什么特征?耶稣17节的问题的对象是门徒,门徒和耶稣一同经历了这个事件,这个外族人的回来的感恩和敬拜,和其他9个人(很可能包含犹太人)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参考:
● 这位撒玛利亚人不仅有信心,还有感恩,将荣耀归给神。耶稣承认了这位撒玛利亚人的回应才是合宜的。这里所用的动词可能意味着的不仅仅是“痊愈”,更是“拯救”。
● 耶稣或许正是看见了这人那种带来救恩的信心,因此让他带着确信离开:他的灵魂和身体一样都得到了恢复。完全的恢复,不只是健康的身体,更包括得救的灵魂。(丁道尔)
● 若救赎百分百是神的恩典,那信心就是人百分百的责任来回应神的救赎。(良友圣经学院)这种回应的典型特征就是赞美神。(乔尔•格林)
● 这撒玛利亚人,不只是相信耶稣有医治能力,他的「信心」可见于他能认出耶稣是配得受敬拜的那位。 他「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拜倒的行动象征他承认耶稣的身份和地位。Grundmann则认为这是向君王效忠的举动:“他视他为君王,对他效忠。”一方面也可以视作他承认耶稣是神的代理人(Fitzmyer)。
● 想要正确地赞美神,就应充满感恩地顺服于耶稣,以他为自己的主或主人,而耶稣可以说是耶稣是神恩典的“所在之处”。
● 路加记载的这个故事里,有一次觉醒;撒马利亚人的信心眼睛被打开了。这信心既包含最初勇敢地前来寻求耶稣帮助,也包含在得洁净之后回转来感谢耶稣、尊崇神的举动。因此,信心既在身体得医治之前,也在其后表现出来。
● 医治的神迹并不等同于救恩本身;神迹本身是模糊的,若不能带来内心方向的改变,就不能被真正地经历。
● 这个撒马利亚外族人无法进入圣殿敬拜神,但是他却来到耶稣的脚前感谢他,耶稣成了人们与神相遇,并敬拜神的地方。这个撒马利亚人成了唯一一个真正向神献上敬拜和感恩的人。他的行为比以色列人更像以色列人。
● 这个信息对当时的门徒有什么提醒呢?真正的信心,能够得到拯救的信心,不在于以色列人身份和血统,而是明白神的恩典,回应神的恩典,到耶稣脚前来的人。
路17:11-19
11. 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这句话有些难解。从巴勒斯坦北部前往耶路撒冷通常要先经过加利利,然后才经过撒玛利亚。我们主当时很有可能沿着撒玛利亚和加利利之间的边界行走,来到了约旦河畔,然后又沿着河畔南下到了耶利哥。(参见路18:35,19:1)
12.长大麻风的……远远地站着:应该牢记,根据摩西律法,麻风病人会与全社会隔绝,被视为弃民,不得与别人住在一起。《利未记》记载,“他就要独居营外。”(利13:46)
13.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我们不知道,这些麻风病人拥有何种程度的知识或信心。很可能,他们仅仅知道我们主是个能行大能医治神迹的人,他的名声当时传遍了那地。
14.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这一指示的意义,对凡熟悉《利未记》13章和14章的人显而易见。祭司是被上帝特别任命的法官,负责甄别一切麻风病病情,判定麻风病人是否洁净或治愈。而且,《申命记》中还有一条特殊的禁令,伴随《利未记》中制定的有关麻风病的规定:“在大麻风的灾病上,你们要谨慎,照祭司利未人一切所指教你们的留意遵行。我怎样吩咐他们,你们要怎样遵行。”(申24:8)
一个患了麻风病的犹太人,无疑会明白我们主指示“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的意思,而且会明白这个暗示,就是在他把自己的身体给他们看时,会听到好消息。
一直以来都有人怀疑,我们主在作出这一指示时,是否仅仅是指犹太祭司。一些人认为,他的意思是说,撒玛利亚的麻风病人要到基利心山上的撒玛利亚祭司那里去。然而,这似乎根本不可能。没有任何明确的证据显示,撒玛利亚的祭司会从事麻风病病情的甄别工作。最重要的是,福音书中没有任何内容显示,我们主承认撒玛利亚人祭司。他曾经对那位撒玛利亚妇人说,“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约4:22)这显然与撒玛利亚祭司这种想法相矛盾。
罗马天主教根据这节经文推理说,我们主的意思是应该有一种基督教的祭司职分,而罪人要得到属灵的救助,就必须到一位祭司那里去。这种说法完全没有根据。这节经文中没有任何内容支持这种观点。只要“礼仪律”仍然延续,利未人的祭司职分就会延续下去,它所有的要求就都要遵守。那帕子还没有被掀开。真正的赎罪祭还没有献上。旧约时代尚未完全过去。在吩咐麻风病人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时,我们主只是在表达,只要“礼仪律”仍然存在,他对此就会给予尊重。
15.内中有一个……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上帝:应当仔细留意,这个人的表现和叙利亚人乃缦得到医治后的行为相似(王下5:15)。伯根恰当地评述说:“有九个人已经得了医治,并急急忙忙去到祭司那里,好叫他们能恢复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以及他们在世界中的生活。但这位撒玛利亚人首先想到的却是回到他的救赎主面前。他意识到上帝的慈爱和自己的不配,就忘记了一切。”
16.这人是撒玛利亚人:应当指出,这个人尽管是一个撒玛利亚人,却被允许与犹太麻风病人相交。苦难、不幸和迫害会驱使人们走到一起,使他们忘记差异点,这些差异点在人发达和顺利时,却会被看得非常重要。
17.那九个在哪里:这句话的希腊文或许可以更贴切地直译为:“但那九个呢,他们在哪里呢?”
18.这外族人:这里希腊文字面的意思是“一个其他民族的人”,而且只出现在这里。这一表述有力而且明确地表明,我们主并没有把撒玛利亚人看成是与外邦人特别不同的人。
19.你的信使你完全了 :艾尔福评述说,“‘使人完全了’是从一种比大麻风得洁净更高的意义上讲的。那九个人得到医治,仅仅是用外在的眼睛看到了那铜蛇。但这个人却是用内在的信心之眼看见了主。这种信心救了他——不仅医治了他的身体,也医治了他的灵魂。”